试论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及其改革与完善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司法救助制度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第8-18页 |
第一节 司法救助的概念 | 第8-14页 |
一、司法救助的含义 | 第8-9页 |
二、司法救助制度的价值 | 第9-12页 |
三、司法救助与法律援助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司法救助制度建构的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一、人权之司法保障的需要 | 第14-15页 |
二、宪法之平等原则的体现 | 第15-16页 |
三、诉讼程序正义的要求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境外司法救助制度考察 | 第18-23页 |
一、立法安排 | 第18-19页 |
二、救助对象 | 第19-20页 |
三、救助条件 | 第20页 |
四、救助方式 | 第20-21页 |
五、救助撤销 | 第21-22页 |
六、救助资金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现行司法救助制度之现状及其缺陷 | 第23-36页 |
第一节 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3-26页 |
一、萌芽阶段 | 第23页 |
二、成形阶段 | 第23-26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司法救助制度之缺陷 | 第26-30页 |
一、法律渊源方面:立法滞后且位阶较低 | 第26页 |
二、救助对象方面:对法人等组织未能平等保护 | 第26-27页 |
三、适用条件方面:经济要件过于抽象,案件要件缺失 | 第27-28页 |
四、救济机制方面:缺乏不服处理结果的救济机制 | 第28页 |
五、救助撤销方面:忽视对权利滥用的防止 | 第28-29页 |
六、经费保障方面:救助资金保障机制缺失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我国司法救助制度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 第30-36页 |
一、认识因素 | 第30-31页 |
二、政策因素 | 第31-32页 |
三、经济因素 | 第32-34页 |
四、制度因素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36-44页 |
第一节 司法救助制度基础条件的完善 | 第36-40页 |
一、提升司法救助制度立法位阶 | 第36-38页 |
二、建立司法救助经费保障机制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司法救助制度具体内容的完善 | 第40-44页 |
一、适当扩大司法救助的适用对象 | 第40-41页 |
二、确立有限的司法救助适用条件 | 第41-42页 |
三、设立救助申请的救济规定 | 第42页 |
四、增加司法救助撤销的规定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