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器具的符号发展演变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 第8-9页 |
|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9页 |
| ·课题的研究范围与框架 | 第9-12页 |
| ·课题的研究范围 | 第9-10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框架 | 第10-12页 |
| 第2章 符号与饮水符号的概述 | 第12-23页 |
| ·符号学与符号的概述 | 第12-18页 |
| ·符号学 | 第12-15页 |
| ·符号 | 第15-18页 |
| ·饮水符号的概述 | 第18-22页 |
| ·饮水符号的概念 | 第18-20页 |
| ·饮水符号的分类 | 第20-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饮水符号的动态发展历史 | 第23-52页 |
| ·原始本能期 | 第23-25页 |
| ·文字溯源 | 第23-24页 |
| ·自然工具的借用 | 第24-25页 |
| ·自我意识觉醒期 | 第25-43页 |
| ·陶器,划时代的饮水器具 | 第25-34页 |
| ·漆器,较贵重的饮水器具 | 第34-39页 |
| ·瓷器,最普及的饮水器具 | 第39-42页 |
| ·其它材料的饮水器具 | 第42-43页 |
| ·自我意识发展期 | 第43-47页 |
| ·玻璃,较健康的饮水器具 | 第44-45页 |
| ·塑料,不易坏的饮水器具 | 第45页 |
| ·其它材料的饮水器具 | 第45-47页 |
| ·三个时期的符号演变分析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章 典型饮水符号的演进及其内外部因素 | 第52-63页 |
| ·从“手”到“陶壶”的符号演进 | 第52-54页 |
| ·动作性饮水符号的概述 | 第52页 |
| ·内在因素 | 第52-54页 |
| ·人脑的发展 | 第52-53页 |
| ·经验的丰富 | 第53-54页 |
| ·外在因素 | 第54页 |
| ·石器时代的到来 | 第54页 |
| ·农耕文明的兴起 | 第54页 |
| ·陶器的烧制成功 | 第54页 |
| ·从“蛙纹”到“几何纹、口号语”的符号演进 | 第54-58页 |
| ·纹饰演进的概述 | 第54-55页 |
| ·内在因素 | 第55-57页 |
| ·抽象能力的提高 | 第55-56页 |
| ·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 第56-57页 |
| ·外在因素 | 第57-58页 |
| ·生产、生活内容的改变 | 第57页 |
| ·政治、文化的影响 | 第57-58页 |
| ·从“墨朱流韵”到“晶莹剔透”的符号演进 | 第58-62页 |
| ·色彩演进的概述 | 第58页 |
| ·内在因素 | 第58-60页 |
| ·审美取向发生变化 | 第58-60页 |
| ·外在因素 | 第60-62页 |
| ·祭祀方式发生变化 | 第60-61页 |
| ·材料、工艺发生变化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