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理论论文--音乐史论文--中国论文

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交响音乐创作之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7-9页
  一.国内目前对该论题的研究情况第7-9页
第一部分 回顾与划分第9-16页
 第一节 1949 年以前西方交响音乐引入中国的简要历史回顾第9-10页
  一、西方管弦乐队的组建和发展第9页
  二、西方作曲技法在我国早期的传播和发展第9-10页
 第二节 1949 年到今中国交响音乐创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10页
  一、第一阶段:1949-1966第10页
  二、第二阶段:1966-1981第10页
  三、第三阶段:1981-2000第10页
 第三节 中国交响音乐的奠基和开创第10-12页
  一、解放前的中国作曲教育第10-11页
  二、解放前的中国交响音乐创作第11-12页
 第四节 代表作品分析第12-16页
  冼星海《第一交响曲》分析第12-16页
第二部分 三阶段发展第16-63页
 第一节 1949 年到1966 年:初步的繁荣第16-34页
  一、中国交响音乐在西方作曲技法上的传承和创新第16-17页
  二、代表作品分析第17-34页
   (一) 丁善德《长征交响曲》分析第17-21页
   (二) 交响诗《嘎达梅林》分析第21-27页
   (三)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分析第27-34页
 第二节 1966 年到1981 年:波动与恢复第34-50页
  一、中国交响音乐在曲折中逐渐成熟第34-35页
  二、代表作品分析第35-50页
   (一) 钢琴协奏曲《黄河》分析第35-45页
   (二) 交响诗《交响幻想曲·为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分析第45-50页
 第三节 1981 年到2000 年:多元化发展第50-63页
  一、中国交响音乐进入到百花齐放的新时期第50-52页
  二、代表作品分析第52-63页
   (一) 刘湲《土楼回响》分析第52-57页
   (二) 朱践耳《第十交响曲“江雪”》分析第57-63页
第三部分 总结和展望第63-65页
 第一节 中国交响音乐交响性的探究第63-64页
 第二节 对中国交响音乐的展望第64-65页
后记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伟秦派二胡创作及演奏
下一篇: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