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概念和意义 | 第16-37页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21页 |
一、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 | 第16-17页 |
二、信息素养、专业素养、理论素养、专业外素养 | 第17-19页 |
三、整合、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 第19页 |
四、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时代的呼唤 | 第21-24页 |
一、世界范围内正进行着一场教育革命——信息化教育 | 第21-23页 |
二、信息化教育对中国更具特别意义 | 第23-24页 |
第三节 整合的可行性 | 第24-37页 |
一、整合的物质条件基本成熟 | 第24-26页 |
二、整合的师资条件开始具备 | 第26-28页 |
三、整合的学生条件完全具备 | 第28-29页 |
四、指导整合的理论层出不穷 | 第29-36页 |
五、整合的最佳机遇千载难逢 | 第36-37页 |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 第37-74页 |
第一节 整合的目标和原则 | 第37-51页 |
一、整合的目标 | 第37-38页 |
二、整合的原则 | 第38-51页 |
第二节 整合的模式 | 第51-68页 |
一、整合前对历史资料全部数字化处理 | 第51-52页 |
二 、整合前的构思与设计 | 第52-57页 |
三、几种常见的整合模式 | 第57-68页 |
第三节 整合的评价 | 第68-74页 |
一、整合的评价标准 | 第68-70页 |
二、整合的评价方式 | 第70-72页 |
三、构建整合的科学评价机制 | 第72-74页 |
第三章 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 第74-87页 |
第一节 整合中的问题 | 第74-81页 |
一、软硬件环境无法完全承担起“整合”任务 | 第75-76页 |
二、师生信息技术条件不对称 | 第76页 |
三、整合缺乏及时反思和制度保障 | 第76-77页 |
四、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整合的三大“瓶颈”问题之一 | 第77-78页 |
五、师资队伍整体现代教学理论水平低 | 第78页 |
六、教师整体缺乏教研探索和创新意识 | 第78页 |
七、整合中多媒体课件出现“怪胎”——“机灌” | 第78-79页 |
八、整合形式单一呆板 | 第79页 |
九、“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与“多媒体倦怠综合症” | 第79-80页 |
十、人机关系处理失当 | 第80-81页 |
第二节 问题解决对策 | 第81-87页 |
一、总结传统技术与课程结合的经验和教训 | 第81-82页 |
二、加大对信息技术建设的投入并均衡分布 | 第82页 |
三、创建有效机制和规章规范整合 | 第82页 |
四、强化对整合的科学研究和示范 | 第82-83页 |
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 第83-85页 |
六、明确整合的价值取向 | 第85-86页 |
七、尽快改变师生信息技术不对称局面 | 第86-87页 |
附录、附图表 | 第87-89页 |
注释和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后记 | 第94-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