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 §1.1 TiO_2光催化材料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 ·TiO_2的晶体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 ·TiO_2光催化机理 | 第15页 |
| §1.2 纳米TiO_2光催化技术研究中的瓶颈问题 | 第15-18页 |
| ·纳米光催化剂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 ·光催化剂制备中的主要问题 | 第16-17页 |
| ·催化剂在太阳能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 第17页 |
| ·光催化水处理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 第17-18页 |
| §1.3 TiO_2纤维光催化材料研究概况 | 第18-23页 |
| ·TiO_2纤维制备技术 | 第18-22页 |
| ·TiO_2纤维的应用 | 第22-23页 |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3-24页 |
| §1.5 论文的主要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 第24-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 第二章 TiO_2纤维前驱体纺丝液的制备、优化及可纺性研究 | 第31-52页 |
| §2.1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 ·光催化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 §2.2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溶胶原理分析 | 第35-37页 |
| ·溶胶体系反应过程 | 第35页 |
| ·溶胶体系的稳定性分析 | 第35-36页 |
| ·TiO_2凝胶体系的红外分析 | 第36-37页 |
| §2.3 TiO_2溶胶制备过程优化 | 第37-40页 |
| ·TiO_2溶胶制备正交实验设计 | 第37-38页 |
|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 ·正交实验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 §2.4 中间体溶胶干燥方法初探 | 第40-42页 |
| ·干燥现象分析 | 第41页 |
| ·DSC曲线分析 | 第41-42页 |
| §2.5 TiO_2溶胶可纺性研究 | 第42-45页 |
| ·TiO_2溶胶胶粒的形态及分布 | 第42-43页 |
| ·TiO_2前驱体溶胶的流变性 | 第43-45页 |
| §2.6 纺丝工艺研究 | 第45-48页 |
| ·纺丝方法概述 | 第45-46页 |
| ·旋转甩丝法 | 第46-48页 |
| §2.7 小结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第三章 TiO_2前驱体纤维的活化工艺研究 | 第52-82页 |
| §3.1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53页 |
| ·仪器和设备 | 第53页 |
| ·光催化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 §3.2 前驱体纤维的预干燥工艺 | 第54-56页 |
| ·凝胶网络干燥理论 | 第54-55页 |
| ·前驱体纤维预干燥方法探索 | 第55-56页 |
| ·预干燥后前驱体纤维的表面织构 | 第56页 |
| §3.3 前驱体纤维的活化工艺 | 第56-65页 |
| ·活化升温程序设计 | 第57-58页 |
| ·活化方式选择 | 第58-62页 |
| ·活化温度的选择 | 第62-65页 |
| §3.4 活化机理探究 | 第65-78页 |
| ·实验现象及SEM分析 | 第65-67页 |
| ·XRD分析 | 第67-68页 |
| ·FT-IR分析 | 第68-70页 |
| ·分光光度法测定EAcAc的研究 | 第70-73页 |
| ·低温段不同活化时间影响分析 | 第73-76页 |
| ·不同气氛热处理中纤维的转变机理 | 第76-78页 |
| §3.5 小结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第四章 Si掺杂对TiO_2纤维结构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82-102页 |
| §4.1 实验部分 | 第83-85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83页 |
| ·Si掺杂TiO_2纤维的制备 | 第83页 |
| ·光催化实验方法 | 第83-85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85-98页 |
| ·Si掺杂对TiO_2纤维物相结构和晶粒尺寸的影响 | 第85-88页 |
| ·Si掺杂对TiO_2纤维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 第88-90页 |
| ·Si掺杂对TiO_2纤维织构特性和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90-92页 |
| ·Si掺杂对TiO_2纤维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92-96页 |
| ·Si掺杂TiO_2纤维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96-98页 |
| §4.3 小结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 §5.1 结论 | 第102-103页 |
| §5.2 展望 | 第103-104页 |
| 附图 | 第104-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 第109-11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