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论文

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系统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1页
   ·农林复合系统概述第12-16页
     ·农林复合系统的概念第12-13页
     ·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状况第13-14页
     ·农林复合系统的分类第14-16页
   ·景观边界的理论及研究热点第16-21页
     ·景观边界的概念及由来第16页
     ·景观边界的特征与分类第16-18页
     ·景观边界的野外数据获取方法第18-19页
     ·景观边界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第19-21页
   ·土壤养分研究进展第21-24页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研究第21-22页
     ·不同尺度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研究现状第22-24页
   ·土壤微生物发展概况第24-25页
   ·土壤酶学研究进展第25-28页
     ·研究历史概述第25-26页
     ·土壤酶检测技术第26-27页
     ·土壤酶来源第27页
     ·土壤状况与土壤酶活性第27-28页
   ·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8-31页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8-30页
     ·本项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30页
     ·本项研究的特点与创新之处第30-3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方案第31-36页
   ·研究地区概况第31-33页
     ·气候特征第31-32页
     ·土壤特征第32页
     ·植被特征第32-33页
     ·水文特征第33页
     ·土地利用特征第33页
   ·试验方案第33-36页
     ·野外样地设置第33-34页
     ·野外样地调查设计第34页
     ·野外试验内容第34页
     ·室内样品测试分析第34-35页
     ·技术路线第35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第35-36页
第三章 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第36-57页
   ·引言第36页
   ·测定方法和实验设计第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55页
     ·刺槐林—草地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第36-42页
     ·刺槐林—农田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第42-46页
     ·刺槐林—草地—刺槐林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第46-51页
     ·刺槐林林带—农田景观边界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第51-55页
   ·小结第55-57页
     ·不同界面养分水平分布特征第55-56页
     ·界面养分垂直分布特征第56-57页
第四章 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第57-61页
   ·引言第57页
   ·测定方法和实验设计第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60页
     ·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第58页
     ·刺槐林—农田景观界面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第58-59页
     ·刺槐林—草地—刺槐林景观界面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第59页
     ·刺槐林林带—农田景观界面下土壤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第59-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第61-66页
   ·引言第61页
   ·测定方法和实验设计第61-62页
     ·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第61页
     ·蔗糖酶活性测定第61-62页
     ·脲酶活性测定第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65页
     ·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下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第62-63页
     ·刺槐林—农田景观界面下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第63-64页
     ·刺槐林—草地—刺槐林景观界面下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第64-65页
     ·刺槐林林带—农田景观界面下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第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土壤肥力相关性分析第66-70页
   ·引言第66页
   ·分析方法第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69页
     ·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下酶活性、微生物与主要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第66-67页
     ·刺槐林—草地—刺槐林景观界面下酶活性、微生物与主要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第67-68页
     ·刺槐林—农田景观界面下酶活性、微生物与主要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第68-69页
     ·刺槐林带—草地景观界面下酶活性、微生物与主要肥力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第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第70-74页
   ·结论第70-74页
     ·土壤养分第70-71页
     ·土壤微生物第71-72页
     ·土壤酶活性第72-73页
     ·土壤肥力相关性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析美声唱法演唱作品“中西兼顾”的可行性--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早期美声作品为例
下一篇: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