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4页 |
Content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9-18页 |
一 古代法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9-11页 |
(一) 西方国家 | 第9-10页 |
(二) 中国 | 第10-11页 |
二 英美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1-14页 |
(一) 英国 | 第11-12页 |
(二) 美国 | 第12-14页 |
(三) 其他英美法系 | 第14页 |
三 大陆法系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14-15页 |
(一) 德国 | 第14-15页 |
(二) 日本 | 第15页 |
四 不同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比较 | 第15-18页 |
(一) 立法模式差异 | 第15-16页 |
(二) 审判制度差异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分析 | 第18-33页 |
一 惩罚性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 第18-25页 |
(一) 惩罚性赔偿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 惩罚性赔偿的性质 | 第19-21页 |
(三) 惩罚性赔偿的特征 | 第21-22页 |
(四) 惩罚性赔偿与相关法律赔偿规定 | 第22-25页 |
二 惩罚性赔偿的功能分析 | 第25-29页 |
(一) 惩罚性赔偿的正面效应 | 第25-28页 |
(二) 惩罚性赔偿的负面效应 | 第28-29页 |
三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 第29-33页 |
(一)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件 | 第29-30页 |
(二) 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 | 第30-31页 |
(三) 惩罚性赔偿的赔偿标准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我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 第33-44页 |
一 我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 | 第33-39页 |
(一) 实行惩罚性赔偿的必要性 | 第33-35页 |
(二) 现行的惩罚性赔偿立法 | 第35-36页 |
(三) 惩罚性赔偿的司法实践 | 第36-39页 |
二 现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9-44页 |
(一) 主体范围模糊 | 第39-41页 |
(二) 适用条件狭窄 | 第41-42页 |
(三) 赔偿基数片面 | 第42页 |
(四) 赔偿数额单一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思考 | 第44-51页 |
一 在消法中完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44-45页 |
(一) 明确适用条件 | 第44-45页 |
(二) 扩充赔偿基数 | 第45页 |
(三) 实行弹性标准 | 第45页 |
二 在产品责任法中完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45-47页 |
(一) 确立赔偿数额 | 第46页 |
(二) 明确适用范围 | 第46-47页 |
三 在环境保护法中完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47-48页 |
(一) 明确适用条件 | 第47页 |
(二) 建立专门账户 | 第47-48页 |
四 在医疗事故法中完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48页 |
(一) 明确患者性质 | 第48页 |
(二) 限制适用范围 | 第48页 |
五 在知识产权法中完善惩罚性赔偿的规定 | 第48-51页 |
(一) 确立赔偿数额 | 第49-50页 |
(二) 扩大赔偿范围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