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紫锥菊生药学研究 | 第10-13页 |
·原植物形态 | 第10页 |
·性状鉴定研究 | 第10-11页 |
·显微鉴定研究 | 第11页 |
·扫描电镜研究 | 第11页 |
·理化鉴定研究 | 第11-12页 |
·生物鉴定法 | 第12-13页 |
2 紫锥菊化学成分研究 | 第13-16页 |
·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类研究 | 第13-14页 |
·多糖及糖蛋白类研究 | 第14页 |
·烷基酰胺类化合物研究 | 第14-15页 |
·挥发油类成分研究 | 第15页 |
·紫锥菊其它成分研究 | 第15-16页 |
3 紫锥菊中菊苣酸积累变化规律 | 第16页 |
4 紫锥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免疫刺激作用 | 第16-17页 |
·抗炎及抗菌作用 | 第17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7页 |
·组织更新与抗氧化作用 | 第17页 |
·其他活性研究 | 第17-18页 |
5 小结与展望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 | 第20-52页 |
第一部分 引种紫锥菊形态学研究 | 第20-37页 |
1 原植物形态研究 | 第20页 |
·样品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页 |
·结果 | 第20页 |
·小结 | 第20页 |
2 性状鉴定研究 | 第20-23页 |
·样品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2-23页 |
3 显微鉴定研究 | 第23-31页 |
·样品、试剂与仪器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页 |
·结果 | 第23-3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0-31页 |
4 扫描电镜的研究 | 第31-37页 |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 | 第32-3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二部分 引种紫锥菊有效成分动态积累的研究 | 第37-52页 |
1 比色法测定紫锥菊生长动态中总多酚含量 | 第37-42页 |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38页 |
·FOLIN-CIOCALTEUS 比色法方法学考察 | 第38-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紫锥菊不同生长阶段各药用部位中多酚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不同干燥方法药材中总多酚的测定 | 第41-4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2页 |
2 HPLC 法测定有效成分菊苣酸含量的研究 | 第42-52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材料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7页 |
·供试品制备方法的选择 | 第43-45页 |
·色谱条件 | 第45页 |
·标准品的制备 | 第45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5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45-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不同干燥方法的紫锥菊药材中菊苣酸含量比较 | 第47-48页 |
·紫锥菊生长动态中不同药用部位中菊苣酸含量测定 | 第48-50页 |
·不同生长年限的紫锥菊药材中菊苣酸含量测定 | 第5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结语 | 第52-55页 |
1 形态学研究 | 第52-53页 |
2 有效成分动态积累研究 | 第53-55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论文著作 | 第61-68页 |
详细摘要 | 第68-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