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29页 |
1 病例来源 | 第9页 |
2 诊断标准 | 第9-14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9-10页 |
·脑梗死临床分型标准 | 第10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0-14页 |
3 评分标准 | 第14-16页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 第14-15页 |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标准 | 第15-16页 |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 第16页 |
4 纳入标准 | 第16页 |
5 排除标准 | 第16-17页 |
6 一般资料 | 第17-19页 |
·性别与年龄 | 第17-18页 |
·病灶性质与病灶部位分类 | 第18页 |
·NIHSS 评分病情分型 | 第18-19页 |
·中医病类诊断标准分型 | 第19页 |
·中医初始证候类型 | 第19页 |
7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基础治疗 | 第19-20页 |
·中医辨证治疗 | 第20-22页 |
·针灸治疗 | 第22-23页 |
·康复治疗 | 第23页 |
8 观察指标 | 第23页 |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 第23页 |
·安全性观察 | 第23页 |
9 观察方法 | 第23页 |
10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24页 |
11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24页 |
12 剔除与脱落标准 | 第24页 |
13 研究结果 | 第24-29页 |
讨论 | 第29-45页 |
1 中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 第29-32页 |
·病名沿革 | 第29-30页 |
·病因病机 | 第30-31页 |
·证治分类及治法治则 | 第31-32页 |
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进展 | 第32-36页 |
·经方验方治疗 | 第32-34页 |
·中药复方、针剂的实验研究 | 第34-35页 |
·针灸治疗 | 第35-36页 |
3 西医学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 第36-39页 |
·缺血性中风的病因 | 第36页 |
·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变化 | 第36-37页 |
·缺血性中风的西医研究进展 | 第37-39页 |
4 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 第39-41页 |
5 本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药汤剂辨证施治 | 第41-43页 |
·风痰火亢 | 第41页 |
·风火上扰 | 第41页 |
·痰热腑实 | 第41页 |
·风痰瘀阻 | 第41-42页 |
·痰湿蒙神 | 第42页 |
·气虚血瘀 | 第42-43页 |
·阴虚风动 | 第43页 |
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发表论文 | 第54-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