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30年代上海文学与上海出版业

论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导论第7-20页
 一、问题的提出和学术史综述第7-14页
 二、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第14-16页
 三、研究路径与方法第16-18页
 四、论文的基本内容与框架结构第18-20页
第一章 都市的发展与出版业的繁荣第20-58页
 第一节 都市的发展第20-30页
  一、上海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进程第20-24页
  二、30年代上海国际都市的凝聚力第24-30页
 第二节 出版业的繁荣第30-58页
  一、西学东渐与上海出版业的发展第30-36页
  二、都市化与上海出版业的发展第36-39页
  三、30年代上海出版业的繁荣第39-58页
第二章 30年代上海出版业与文学的发展第58-124页
 第一节 30年代上海出版业的发展环境第58-71页
  一、行政空白与文化围剿第58-66页
  二、经济支撑和技术支持第66-71页
 第二节 30年代上海出版业的发展特点第71-86页
  一、注重市场善于整合营销第71-77页
  二、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77-82页
  三、注重拓展多元化产业链第82-86页
 第三节 30年代上海出版物的读者第86-98页
  一、都市市民作为阅读消费主体第86-88页
  二、读者分层第88-93页
  三、文学接受第93-98页
 第四节 30年代上海出版业与文学的发展第98-124页
  一、上海出版业与文学的最早关联第98-101页
  二、30年代上海出版业与文学的发展第101-124页
第三章 作家与出版第124-176页
 第一节 鲁迅第124-137页
  一、30年代鲁迅的出版实践第124-128页
  二、30年代鲁迅的出版观念第128-131页
  三、对文学发展的贡献第131-137页
 第二节 林语堂第137-152页
  一、30年代林语堂的出版实践第137-142页
  二、30年代林语堂的出版观念第142-145页
  三、对文学发展的贡献第145-152页
 第三节 赵家璧第152-163页
  一、30年代赵家璧的出版实践第152-156页
  二、30年代赵家璧的出版观念第156-158页
  三、对文学发展的贡献第158-163页
 第四节 邵洵美第163-176页
  一、30年代邵洵美的出版实践第163-166页
  二、30年代邵洵美的出版观念第166-170页
  三、对文学发展的贡献第170-176页
第四章 30年代出版业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第176-198页
 第一节 文学的经典化与大众化第176-186页
 第二节 中外文学交流的强化第186-198页
结语第198-209页
参考文献第209页
答 辩决议第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弱湍情况下大气无线光通信LDPC码研究
下一篇:风景旅游规划承载力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