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的前手性酮的转移氢化反应 | 第12-40页 |
1.前言 | 第12-14页 |
2.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简介 | 第14-16页 |
3.不对称转移氢化的机理 | 第16-18页 |
4.手性配体的发展 | 第18-34页 |
5.结语 | 第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第二章 树枝状手性DACH-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酮的水相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 | 第40-62页 |
1.概述 | 第40-44页 |
·绿色化学与可回收催化剂 | 第40-41页 |
·手性二胺配体促进酮的水相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研究背景 | 第41-42页 |
·树枝状化合物简介 | 第42-43页 |
·课题设计思想 | 第43-44页 |
2.配体合成 | 第44-48页 |
·(R,R)-TsDACH的合成 | 第44页 |
·树枝状单磺酰化(R,R)-DACH配体的选择与合成 | 第44-48页 |
·树枝状化合物的选择 | 第44-45页 |
·树枝状单磺酰化(R,R)-DACH配体的合成 | 第45-47页 |
·结构鉴定及理化性质 | 第47-48页 |
3.不对称催化转移氢化反应 | 第48-54页 |
·以苯乙酮为标准底物的催化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研究 | 第48-50页 |
·高代催化剂的回收与循环使用 | 第50-51页 |
·系列前手性酮的水相不对称转移氢化 | 第51-53页 |
·手性DACH配体-Rh(Ⅲ)催化酮的水相不对称转移氢化机理 | 第53-54页 |
4.实验部分 | 第54-59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54页 |
·手性配体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 第54-57页 |
·(R,R)-N-(4′-甲基苯磺酰基)-1,2-环己二胺的合成 | 第54-55页 |
·树枝状(R,R)-DACH配体的合成 | 第55-57页 |
·酮的转移氢化反应的一般步骤 | 第57-58页 |
·DCM-HCOOH/NEt_3体系中催化苯乙酮的操作 | 第57页 |
·H_2O-HCOONa体系中催化前手性酮的操作 | 第57-58页 |
·树枝状催化剂循环使用的操作 | 第58页 |
·消旋体合成的一般步骤 | 第58页 |
·反应转化率和e.e.值的测算 | 第58-59页 |
5.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三章 叔胺-硫脲催化的烯丙位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 第62-97页 |
1.研究背景 | 第62-71页 |
·氢键活化方式简介 | 第62-63页 |
·双中心协同催化的概念 | 第63页 |
·手性叔胺-硫脲双功能有机催化剂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 第63-70页 |
·课题设计思想 | 第70-71页 |
2.α,α-二氰基烯烃与α,β-不饱和硝基烯烃的Michael加成反应的研究 | 第71-80页 |
·催化剂筛选 | 第71-74页 |
·溶剂筛选 | 第74-75页 |
·降温反应及底物拓展 | 第75-78页 |
·结果讨论 | 第78-80页 |
·叔胺-硫脲对硝基烯烃和α,α-二氰基烯烃的双活化机理 | 第78页 |
·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78-79页 |
·反应过渡态的分析 | 第79页 |
·对α-氰基-α-酯基取代型活性烯烃反应机理的初步分析 | 第79-80页 |
3.实验部分 | 第80-92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80-81页 |
·催化剂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 第81-86页 |
·手性二胺衍生的叔胺-硫脲催化剂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 第81-84页 |
·金鸡纳碱衍生的叔胺-硫脲催化剂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 第84-86页 |
·α,α-二氰基烯烃的合成 | 第86-87页 |
·α,β-不饱和硝基烯烃的合成 | 第87-89页 |
·芳香醛衍生的硝基烯烃的合成 | 第87-88页 |
·脂肪醛衍生的硝基烯烃的合成 | 第88-89页 |
·Michael加成反应的一般操作及加成产物结构鉴定 | 第89-92页 |
4.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第四章 抗帕金森病药雷沙吉兰合成新工艺 | 第97-110页 |
1.概述 | 第97-100页 |
·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 | 第97-98页 |
·帕金森病的概述 | 第97-98页 |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 第98页 |
·雷沙吉兰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 第98-100页 |
·开发现状 | 第98-99页 |
·作用机制 | 第99页 |
·市场前景 | 第99-100页 |
·课题设计思想 | 第100页 |
2.雷沙吉兰合成工艺研究 | 第100-104页 |
·现有合成路线回顾 | 第100-102页 |
·新合成路线的设计与选择 | 第102-104页 |
3.实验与讨论 | 第104-107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104页 |
·雷沙吉兰的合成操作 | 第104-106页 |
·讨论 | 第106-107页 |
4.小结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附:部分化合物光谱图 | 第112-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