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技术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工作假说和研究目标 | 第12页 |
·工作假说 | 第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数据来源 | 第15页 |
·可能创新和存在不足 | 第15-16页 |
·可能创新 | 第15页 |
·存在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高技术产业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高技术产业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 第16-17页 |
·高技术产业效率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我国高技术产业概述 | 第19-23页 |
·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和标准 | 第19-20页 |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效率因素 | 第21-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第四章 效率度量理论与方法 | 第23-37页 |
·效率及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前沿面的由来 | 第24-28页 |
·法瑞尔的基础性研究 | 第24-27页 |
·确定性前沿研究 | 第27-28页 |
·随机性前沿 | 第28-29页 |
·全要素生产率 | 第29-35页 |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回顾 | 第30-32页 |
·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 | 第32-33页 |
·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33-35页 |
·效率度量方法的比较 | 第35-36页 |
·前沿方法和非前沿方法比较 | 第35页 |
·确定性前沿和随机前沿方法比较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37-46页 |
·模型框架 | 第37-38页 |
·指标选择 | 第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40页 |
·产出指标的选择和处理 | 第38-39页 |
·资本指标的选择和处理 | 第39-40页 |
·劳动力指标的选择和处理 | 第40页 |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 第40-45页 |
·生产函数及其技术变化形式检验 | 第40-41页 |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效率情况 | 第41-42页 |
·技术进步率、技术水平变化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率 | 第42-44页 |
·影响技术无效性因素分析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以及政策含义 | 第46-50页 |
·基本结论 | 第46-47页 |
·政策含义 | 第47-48页 |
·研究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附录一 | 第53-54页 |
附录二 | 第54-55页 |
附录三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