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30页 |
·研究前提:企业绩效评价相关基本概念界定 | 第12-17页 |
·关于绩效的界定 | 第12-13页 |
·关于企业绩效的界定 | 第13页 |
·关于企业绩效评价的界定 | 第13-16页 |
·关于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界定 | 第16页 |
·关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界定 | 第16-17页 |
·研究背景:问题提出及其研究动机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1页 |
·理论意义 | 第18-20页 |
·实践意义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现状 | 第21-25页 |
·国外研究成果及现状 | 第21-23页 |
·国内研究成果及现状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总体思路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一般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 第27-28页 |
·研究创新 | 第28页 |
·研究成果 | 第28-29页 |
·研究难点与局限 | 第29-30页 |
·本研究难点 | 第29页 |
·本研究的局限 | 第29-30页 |
2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30-62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经济学基础 | 第30-45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产权经济学基础 | 第30-31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制度经济学基础 | 第31-33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信息经济学基础 | 第33-35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委托代理经济学基础 | 第35-38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契约经济学基础 | 第38-39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计量经济学基础 | 第39-43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博弈论基础 | 第43-45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管理学基础 | 第45-62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系统论基础 | 第46-47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控制论基础 | 第47-49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信息论基础 | 第49-50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系统管理理论基础 | 第50-52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行为科学理论基础 | 第52-54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目标管理理论基础 | 第54-55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权变管理理论基础 | 第55-57页 |
·企业绩效评价的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 第57-62页 |
3 企业绩效评价财务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62-104页 |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沿革 | 第62-80页 |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沿革 | 第62-71页 |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沿革 | 第71-80页 |
·企业非现金流量财务指标体系设置研究 | 第80-97页 |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体系设置 | 第80-82页 |
·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体系设置 | 第82-85页 |
·企业营运能力指标体系设置 | 第85-86页 |
·企业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设置 | 第86-90页 |
·企业财务指标体系的融合——企业综合财务分析方法 | 第90-97页 |
·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体系设置 | 第97-104页 |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98-99页 |
·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99-101页 |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指标体系和比率分析指标体系的融合——现金流量综合分析方法 | 第101-104页 |
4 企业非财务指标体系设置 | 第104-116页 |
·企业客户层面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04-108页 |
·企业市场份额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05-106页 |
·企业客户获取率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06-107页 |
·企业客户保持率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07页 |
·企业客户满意程度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07-108页 |
·企业客户盈利率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08页 |
·企业经营层面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08-110页 |
·企业产品生产效率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08-109页 |
·企业机器设备生产效益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09-110页 |
·企业产品售后服务效率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0页 |
·技术创新能力层面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0-113页 |
·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0-111页 |
·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1-112页 |
·企业技术创新结果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2-113页 |
·企业员工层面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3-116页 |
·企业员工满意程度 | 第113-114页 |
·企业员工稳定性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4页 |
·企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4页 |
·企业员工能力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4-115页 |
·员工学习能力指标体系的设置 | 第115-116页 |
5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第116-146页 |
·平衡计分卡研究 | 第116-119页 |
·平衡计分卡沿革 | 第116页 |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内涵 | 第116-118页 |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 第118页 |
·平衡计分卡的局限 | 第118-119页 |
·EVA 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 第119-140页 |
·EVA 概述 | 第119-125页 |
·EVA 的计算 | 第125-133页 |
·EVA 的评价 | 第133-136页 |
·EVA 的改进和完善 | 第136-140页 |
·自由现金流量研究 | 第140-146页 |
·自由现金流量基本理论 | 第140-142页 |
·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 | 第142-144页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评价 | 第144-145页 |
·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修正——整体现金流量的计算 | 第145-146页 |
6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 第146-179页 |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概述 | 第146-169页 |
·资源及其相关内涵概述 | 第146-154页 |
·资源型企业概述 | 第154-164页 |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概述 | 第164-169页 |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战略指标体系设置 | 第169-173页 |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战略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 第169-172页 |
·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战略指标体系设置 | 第172-173页 |
·资源型企业战略指标体系在资源型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 第173-179页 |
·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实证研究方法 | 第173-175页 |
·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实证研究过程及其分析结果 | 第175-178页 |
·资源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实证分析与评价 | 第178-179页 |
7 结论 | 第179-182页 |
·全文总结 | 第179页 |
·全文结论 | 第179-180页 |
·研究前景与展望 | 第180-181页 |
·研究的局限 | 第181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1-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90页 |
致谢 | 第190-191页 |
个人简历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