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页 |
一 反对派股东征集委托书的意义与方式 | 第6-10页 |
(一) 反对派股东征集委托书的意义 | 第6-9页 |
1、确保股东大会召开的合法性 | 第7-8页 |
2、形成多数意见,影响股东大会决议 | 第8页 |
3、取得公司控制权 | 第8-9页 |
(二) 反对派股东征集委托书的常用方式 | 第9-10页 |
1、无偿方式 | 第9-10页 |
2、有偿方式 | 第10页 |
二 对反对派股东委托书征集资格进行限定的意义 | 第10-14页 |
(一) 反对派股东征集委托书的积极意义 | 第10-12页 |
(二) 反对派股东征集委托书的负面影响 | 第12-13页 |
(三) 对反对派股东委托书征集资格进行限定的意义 | 第13-14页 |
三 各国及地区委托书征集制度相关规定的比较研究 | 第14-34页 |
(一) 美国委托书征集资格的相关规定及分析 | 第14-21页 |
1、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4 条的规定 | 第15-16页 |
2、关于信息披露的规定 | 第16-18页 |
3、关于委托书征集的规定 | 第18-20页 |
4、涉及选举人的委托书征集 | 第20-21页 |
5、违反委托书规则的效果 | 第21页 |
(二) 德国委托书征集资格的相关规定及启示 | 第21-24页 |
(三) 英国委托书征集资格的相关规定及启示 | 第24-26页 |
(四) 台湾地区委托书征集资格的相关规定及启示 | 第26-28页 |
1、台湾“公司法”第177 条 | 第26-27页 |
2、“证券交易法”第25 条之一 | 第27页 |
3、《公开发行公司出席股东会使用委托书规则》 | 第27-28页 |
(五) 日本委托书征集资格的相关规定及启示 | 第28-30页 |
(六) 比较研究各国反对派股东委托书征集资格所带来的启示 | 第30-34页 |
四 我国目前对反对派股东委托书征集资格的相关规定 | 第34-38页 |
(一) 我国目前对委托书征集资格的立法现状 | 第34-35页 |
(二) 我国目前委托书征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1、缺乏普遍性规定 | 第36页 |
2、有关界定仍显模糊 | 第36-37页 |
3、缺乏具体性规定 | 第37-38页 |
五 限定反对派股东委托书征集资格的立法建议 | 第38-52页 |
(一) 对反对派股东委托书征集资格进行限定所应遵循的原则 | 第38-39页 |
1、信息披露原则 | 第38页 |
2、公平竞争原则 | 第38-39页 |
3、防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39页 |
4、监管与救济的多重保护原则 | 第39页 |
(二) 具体立法建议 | 第39-52页 |
1、“征集”行为的界定及其监管界限 | 第39-40页 |
2、关于信息披露的立法建议 | 第40-43页 |
3、公平竞争的制度设置建议 | 第43-44页 |
4、对反对派股东委托书征集资格进行限定 | 第44-50页 |
5、有关的法律责任和救济问题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56-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