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饲料作物、牧草病虫害论文

不同地区苜蓿假盘菌培养性状研究和ISSR分子指纹分析

摘要第1-3页
SUMMARY第3-5页
插图及表格清单第5-7页
缩略语第7-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6页
   ·苜蓿假盘菌生物学特性第13-15页
     ·苜蓿假盘菌寄主范围及感病症状第13页
     ·病原菌外部形态第13-14页
     ·苜蓿假盘菌的分离培养第14页
     ·温度和PH 对假盘菌子囊孢子和芽管萌发的影响第14页
     ·苜蓿假盘菌不同菌株致病性测定第14-15页
   ·苜蓿假盘菌侵染和传播方式第15-17页
     ·侵染过程第15页
     ·传播方式第15页
     ·苜蓿假盘菌侵染寄主的条件第15-17页
   ·苜蓿假盘菌侵染寄主的危害第17-19页
   ·苜蓿褐斑病抗性筛选的研究第19-20页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其应用第20-25页
     ·分子标记的概念和原理第20-21页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原理及特点第21-22页
     ·ISSR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第22-25页
       ·DNA 指纹图谱的建立第22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第22-23页
       ·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3-24页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潜力第24-25页
   ·本试验的主旨第25-26页
第二章 不同地区苜蓿假盘菌培养形状的观察第26-40页
   ·供试材料第26-30页
     ·供试菌株及来源第26页
     ·试验仪器和药品第26-27页
     ·各种培养基及溶液的配方第27-28页
     ·假盘菌的分离纯化第28-29页
       ·离心稀释法第28-29页
       ·叶片弹射法第29页
       ·水琼脂观察孢子的弹射情况第29页
     ·菌落形态观察第29-30页
     ·病原菌形态观察第30页
     ·适宜培养基的筛选第30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8页
     ·菌落纯化结果第30-31页
       ·离心稀释法第30页
       ·叶片弹射法第30-31页
     ·菌落形态的观察结果第31页
     ·病原菌形态观察结果第31-33页
     ·培养性状之间的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第33-34页
     ·培养基筛选结果第34-38页
   ·讨论第38-40页
     ·各菌株培养性状之间的差异第38页
     ·适宜培养基的筛选第38-40页
第三章 不同地区苜蓿假盘菌ISSR 分子指纹分析第40-65页
   ·材料和方法第40-48页
     ·供试材料第40-42页
       ·试验仪器和药品第40-41页
       ·溶液配制第41-42页
     ·试验方法第42-44页
       ·DNA 的提取第42-43页
         ·SDS-CTAB 法第42页
         ·SDS法第42-43页
         ·氯化苄法第43页
       ·基因组DNA 的检测第43-44页
         ·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法第43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法第43-44页
         ·ISSR 扩增反应检测第44页
     ·氯化苄法提取DNA 影响因素研究第44页
     ·PCR 扩增反应体系的优化第44-48页
       ·最佳DNA 模板用量的确定第44-45页
       ·最佳TAQDNA 聚合酶用量的确定第45页
       ·最佳MG~(2+)用量的确定第45-46页
       ·最佳DNTP 浓度的确定第46页
       ·最佳引物浓度的确定第46页
       ·ISSR 引物的筛选和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第46-47页
       ·MGCL_2 与DNTP 相互作用第47页
       ·ISSR 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第47-48页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第47-48页
         ·DNA 的ISSR 扩增结果检测第48页
     ·电泳结果的计算公式和统计分析方法第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62页
     ·DNA 提取质量的检测第48-50页
       ·紫外吸收检测结果第48-49页
       ·琼脂糖凝胶检测结果第49页
       ·ISSR 扩增检测结果第49-50页
     ·氯化苄法提取DNA 影响因素分析第50-52页
       ·不同PH 对氯化苄法提取DNA 的影响第50页
       ·液氮处理对氯化苄法提取结果的影响第50页
       ·蛋白酶K 对氯化苄法DNA 提取的影响第50-52页
     ·ISSR 分析最佳体系的建立第52-57页
       ·模板DNA 浓度对ISSR 扩增结果的影响第52-53页
       ·TAQ DNA 聚合酶浓度对ISSR 扩增结果的影响第53-54页
       ·不同MG~(2+)浓度时的试验结果第54页
       ·不同DNTP 浓度对PCR 结果的影响第54页
       ·不同引物浓度对PCR 结果的影响第54页
       ·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第54页
       ·MGCL_2 与DNTP 交互作用及对PCR 反应的影响第54-56页
       ·ISSR 扩增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第56-57页
     ·苜蓿假盘菌ISSR 的分析第57-62页
       ·ISSR 引物筛选及对苜蓿假盘菌的指纹扩增结果第57-60页
       ·6 个苜蓿假盘菌基于ISSR 的亲缘关系分析第60-61页
       ·苜蓿假盘菌ISSR 多态性与地理来源和培养性状之间相关性第61-62页
   ·讨论第62-65页
     ·苜蓿假盘菌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62-63页
     ·ISSR 的稳定性和可行性第63-64页
     ·ISSR 多态性与地理来源和培养性状的相关性第64-65页
全文结论第65-66页
创新点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导师简介第75-76页
作者简介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力资源服务共享中心构建问题研究--基于柯达公司战略转型的分析
下一篇:基于KPI绩效考核的LD(中国)公司核心员工薪酬系统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