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rtaet | 第4-6页 |
| 一、论题的提出 | 第6-9页 |
| 二、诵读是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 第9-13页 |
| 三、诵读的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 (一) 诵读的生理学基础及心理机制 | 第13-14页 |
| (二) 语文教育学理论 | 第14-15页 |
| (三) 语言学理论 | 第15-18页 |
| (四) 学习心理学理论 | 第18-19页 |
| 四、诵读对于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的意义 | 第19-23页 |
| (一) 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 | 第19-20页 |
|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 | 第20-21页 |
| (三) 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 | 第21-22页 |
| (四) 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 | 第22-23页 |
| 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诵读情况分析 | 第23-27页 |
| 六、诵读的原则和策略 | 第27-60页 |
| (一) 主体性原则——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 第27-31页 |
| (二) 体验性原则——尊重学生诵读的体验 | 第31-34页 |
| (三) 方法性原则——运用科学方法指导诵读 | 第34-39页 |
| (四) 针对性原则——让诵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 第39-51页 |
| (五) 多样性原则——让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 第51-54页 |
| (六) 全面性原则——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 第54-60页 |
| 七、诵读策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60-62页 |
| 八、《雨霖铃》教学设计 | 第62-68页 |
| 注释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附录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