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16页 |
| ·微生物中铁的吸收 | 第9-13页 |
| ·铁载体 | 第10-12页 |
| ·Fe~(3+)-铁载体受体 | 第12页 |
| ·TonB-EabB-ExbD复合体 | 第12-13页 |
| ·Fe~(3+)吸收系统—ABC(ATP-binding cassette)系统 | 第13页 |
| ·Fe~(2+)吸收系统—Feo系统 | 第13页 |
| ·铁吸收调节蛋白—Fur | 第13-16页 |
| ·Fur蛋白—依赖铁的调节子 | 第13-14页 |
| ·fur基因的调节 | 第14-15页 |
| ·Fur控制铁的消耗 | 第15-1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3页 |
| ·材料 | 第16-18页 |
| ·供试菌株 | 第16页 |
| ·供试植物材料 | 第16页 |
| ·供试培养基 | 第16-17页 |
| ·试验药品和溶液的配制 | 第17-18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8页 |
| ·方法 | 第18-23页 |
| ·菌种活化 | 第18页 |
| ·Fe~(3+)浓度对Ecc和Eca生长的影响 | 第18-19页 |
| ·Fe~(3+)浓度对Ecc和Eca致病力的影响 | 第19页 |
| ·菌株Ecc中Fe~(3+)调控基因的分子检测 | 第19-21页 |
| ·铁代谢相关基因查找及分析 | 第21-23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6页 |
| ·Fe~(3+)浓度对Ecc和Eca生长的影响 | 第23页 |
| ·Fe~(3+)浓度对Ecc和Eca致病力的影响 | 第23-25页 |
| ·潜育期 | 第23-24页 |
| ·致病力 | 第24-25页 |
| ·菌株Ecc中fur基因的分子检测 | 第25页 |
| ·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36页 |
| ·铁载体生物合成系统 | 第26-28页 |
| ·Fe~(3+)转运系统相关基因 | 第28-30页 |
| ·Fe~(2+)转运系统 | 第30页 |
| ·亚铁血红素吸收系统相关基因 | 第30-31页 |
| ·铁吸收调节蛋白相关基因(fur)及其同系物 | 第31-32页 |
| ·贮铁蛋白相关基因及其它与铁吸收相关基因 | 第32-33页 |
| ·铁吸收基因的功能聚类分析 | 第33-35页 |
| ·Fur Box | 第35-36页 |
| 4 讨论 | 第36-38页 |
| ·铁在病原细菌生长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 第36页 |
| ·生物信息学方法与植物病原细菌铁吸收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36-37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37-38页 |
| 5 结论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6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