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抗大的历史渊源及创立背景 | 第9-18页 |
| (一) 共产党建党初期的工农干部教育实践 | 第9-13页 |
| (二) 中央苏区的军政干部教育实践 | 第13-15页 |
| (三) 抗日救亡、全民抗战的时代需求 | 第15-18页 |
| 二、抗大的发展历程 | 第18-27页 |
| (一) 初创期(1936.6-1937.8) | 第18-20页 |
| (二) 扩展期(1937.8-1940.12) | 第20-24页 |
| (三) 规范期(1941.1-1945.8) | 第24-27页 |
| 三、抗大的教育制度及其实施 | 第27-44页 |
| (一) 办学原则 | 第27-29页 |
| (二) 组织系统 | 第29-33页 |
| (三) 教学制度 | 第33-41页 |
| (四) 校风建设 | 第41-44页 |
| 四、抗大的教育特色 | 第44-55页 |
| (一) “政治是灵魂” | 第44-48页 |
| (二) “民主集中制” | 第48-50页 |
| (三) “理论联系实际” | 第50-52页 |
| (四) “艰苦奋斗” | 第52-55页 |
| 五、关于抗大的历史评析 | 第55-61页 |
| (一) 培养造就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 | 第55-56页 |
| (二) 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理论 | 第56-57页 |
| (三) 探索总结了进行干部教育的宝贵经验 | 第57-58页 |
| (四) 积淀并营造了崭新的学风和校风 | 第58-59页 |
| (五) 在“教育革命”中对抗大模式的高度肯定有失偏颇 | 第59-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附录一 抗大总校及分校分布简图 | 第62-63页 |
| 附录二 抗大各分校简况表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