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群桩基础竖向承载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桩基础的应用发展现状 | 第11页 |
·普通桩基础的应用发展现状 | 第11页 |
·超长大直径灌注桩的应用发展现状 | 第11页 |
·超大群桩基础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超长大直径灌注桩基的总体研究水平 | 第11-12页 |
·超长大直径灌注单桩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超长大直径灌注群桩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本文的工程背景 | 第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本文主要内容与论文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苏通大桥桩基试验研究 | 第23-39页 |
·前言 | 第23页 |
·试验简介 | 第23-31页 |
·自平衡法试验 | 第23-26页 |
·锚桩法 | 第26-27页 |
·O-CELL 试桩法 | 第27页 |
·离心模型试验 | 第27-31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压浆效果分析 | 第31-35页 |
·泥浆效果分析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超长大直径灌注单桩计算理论研究 | 第39-51页 |
·超长大直径灌注单桩研究现状 | 第39页 |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研究 | 第39-46页 |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定义 | 第39页 |
·现有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39-40页 |
·考虑深度效应的侧阻力模型及理论端阻破坏模式研究 | 第40-46页 |
·单桩沉降研究 | 第46-48页 |
·单桩沉降的基本概念 | 第46页 |
·现有单桩沉降计算方法 | 第46-47页 |
·荷载传递-有限元法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页 |
·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四章 群桩计算理论研究 | 第51-69页 |
·前言 | 第51-52页 |
·群桩基础的特点 | 第51页 |
·群桩基础的总体承载特性 | 第51页 |
·群桩沉降的性状 | 第51页 |
·群桩基础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51-52页 |
·群桩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52-58页 |
·基本假定 | 第52页 |
·分析思路 | 第52-53页 |
·单桩分析 | 第53-55页 |
·单桩对其它桩的影响 | 第55页 |
·所有桩对某桩的影响 | 第55-56页 |
·受影响的桩处桩土平衡 | 第56页 |
·其它桩的附加影响 | 第56-57页 |
·影响系数 | 第57页 |
·动态调整影响系数 | 第57-58页 |
·程序流程图 | 第58页 |
·理论与试验的对比 | 第58-60页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60-64页 |
·土刚度(桩土刚度比)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61页 |
·桩距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桩长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62页 |
·桩径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桩数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63页 |
·参数a 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参数b 对群桩承载特性的影响 | 第64页 |
·群桩承载力效率系数的讨论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展望 | 第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群桩沉降简化计算理论研究 | 第69-80页 |
·前言 | 第69页 |
·传统群桩沉降简化计算方法介绍 | 第69-73页 |
·等代墩基法 | 第69-71页 |
·其它方法 | 第71-73页 |
·本文方法理论分析 | 第73-78页 |
·基本假定 | 第73页 |
·基本计算模式 | 第73页 |
·端阻力变化规律 | 第73-76页 |
·轴力的变化规律 | 第76-77页 |
·桩端平面以下土的应力扩散规律 | 第77页 |
·沉降计算 | 第77-78页 |
·实例分析以及与精确方法的对比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第六章 基于沉降的群桩可靠度理论 | 第80-87页 |
·前言 | 第80页 |
·理论分析 | 第80-84页 |
·基本假定 | 第80页 |
·可靠度基本概念 | 第80-81页 |
·计算分析 | 第81-84页 |
·算例 | 第84-85页 |
·计算模型的基本资料 | 第84页 |
·基本变量的概率分布和统计参数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页 |
·展望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第七章 单桩、群桩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87-104页 |
·引言 | 第87页 |
·ABAQUS 软件简介 | 第87-88页 |
·有限元模型简介 | 第88-91页 |
·土的本构模型及参数取值 | 第88-89页 |
·桩土界面处理 | 第89-90页 |
·与荷载传递法的比较 | 第90-91页 |
·单桩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91-96页 |
·分析目的 | 第91-92页 |
·几何模型及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92页 |
·单桩承载性能研究 | 第92-94页 |
·单桩桩端承载性能研究 | 第94-96页 |
·群桩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 第96-101页 |
·分析目的 | 第96-97页 |
·几何模型、有限元网格划分以及桩土体系位移云图 | 第97页 |
·计算设计 | 第97-98页 |
·计算结果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展望 | 第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4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结论 | 第104-105页 |
·展望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主持完成的项目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