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特殊目的实体低成本融资的根源问题 | 第9-10页 |
·相关收入确认问题 | 第10页 |
·特殊目的实体能否被其它实体所控制问题 | 第10-11页 |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本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特殊目的实体理论 | 第14-17页 |
·特殊目的实体的概念 | 第14-15页 |
·特殊目的实体的分类 | 第15页 |
·特殊目的实体的作用和副作用 | 第15-17页 |
·特殊目的实体的作用 | 第15页 |
·特殊目的实体的副作用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国外特殊目的实体的应用 | 第17-21页 |
·用于资产证券化 | 第17-19页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 第17页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程序 | 第17-19页 |
·用于帐外融资 | 第19页 |
·用于实现某些研究和开发费用的资本化 | 第19-20页 |
·用于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 | 第20页 |
·用于税务筹划 | 第20-21页 |
第四章 国外特殊目的实体的会计规范及比较 | 第21-36页 |
·特殊目的实体带来的会计问题 | 第21页 |
·FASB针对特殊目的实体的会计规范 | 第21-27页 |
·特殊目的实体与发起公司编制合并报表问题 | 第23-26页 |
·相关收入确认问题 | 第26-27页 |
·IASC相关会计规范 | 第27-30页 |
·IAS27的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IASC常设解释委员会第十二号解释涵的相关规定 | 第28-30页 |
·FASB规范与 IASC相关规范的比较 | 第30-32页 |
·FASB准则的特点 | 第31页 |
·IASC准则的特点 | 第31页 |
·EASB准则和 IASC准则的比较 | 第31-32页 |
·国外特殊目的实体及其规范给我们的启示 | 第32-36页 |
·特殊目的实体应用的启示 | 第32页 |
·安然事件的启示 | 第32-35页 |
·对我国制定相关会计准则的启示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我国特殊目的实体现状分析 | 第36-52页 |
·我国资产证券化应用分析 | 第36-39页 |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模式 | 第36-37页 |
·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意义 | 第37-39页 |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 第39页 |
·我国特殊目的实体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 第39-50页 |
·利用实体的平台功能进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问题 | 第40-44页 |
·利用实体粉饰财务报表问题 | 第44-47页 |
·利用特殊目的实体规避现有的法规问题 | 第47-49页 |
·用于避税问题 | 第49-50页 |
·对我国进一步发展特殊目的实体问题的建议 | 第50-52页 |
·我国资产证券化需多领域推进 | 第50-51页 |
·关于特殊目的实体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我国特殊目的实体会计法规及其他规范的分析 | 第52-59页 |
·我国与特殊目的实体相关的法律规定 | 第52-54页 |
·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 | 第52-53页 |
·关于《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监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 第53-54页 |
·我国与特殊目的实体相关规章的分析与对策 | 第54-59页 |
·关于税收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 第54页 |
·关于新《公司法》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 第54-55页 |
·关于会计法规方面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 第55-59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9-62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59-60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60页 |
·本论文的局限性 | 第60-61页 |
·本研究课题未来发展趋势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