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4页 |
综述部分 | 第14-26页 |
1 前言 | 第14-26页 |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 | 第14-15页 |
·乳房炎的类型及病因 | 第15-19页 |
·乳房炎的诊断 | 第19-20页 |
·奶牛乳房炎的免疫学机制 | 第20-21页 |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 第21-23页 |
·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炎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试验部分 | 第26-75页 |
第一部分 引起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 | 第26-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3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二部分 有效免疫佐剂和免疫途径的筛选 | 第30-41页 |
试验一 有效免疫佐剂的筛选 | 第30-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试验二 有效免疫途径的筛选 | 第36-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三部分 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 第41-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第四部分 新型疫苗的研制及效果评估 | 第47-64页 |
试验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牛血清白蛋白偶合疫苗研究 | 第47-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3 讨论 | 第52页 |
试验二 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与链球菌 G 蛋白结合疫苗的研究 | 第52-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3 讨论 | 第56-57页 |
试验三 新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在鼠模型上的评估试验 | 第57-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试验创新点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