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 第1-26页 |
·两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2-19页 |
·转型经济的概念界定与中国的转型经济 | 第12-15页 |
·企业伦理的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唯物辩证法 | 第21-22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22页 |
·实证研究法 | 第22-23页 |
·结构安排 | 第23-24页 |
·可能的新意 | 第24-26页 |
2 国内外企业伦理问题研究综述 | 第26-51页 |
·国外企业伦理问题综述 | 第26-34页 |
·企业伦理问题缘起和发展的背景 | 第26-28页 |
·国外企业伦理问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28-34页 |
·国内企业伦理问题研究综述 | 第34-48页 |
·国内企业伦理问题缘起和发展的背景 | 第34-38页 |
·国内企业伦理问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38-48页 |
·评价 | 第48-51页 |
3 企业伦理: 理论依据 | 第51-76页 |
·经济理论中的伦理取向 | 第51-54页 |
·新制度经济学 | 第51-53页 |
·西方经济学中的帕雷托最优状态规律 | 第53-54页 |
·企业管理思想和理论演绎中的伦理思维 | 第54-75页 |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伦理意蕴 | 第54-66页 |
·管理理论发展中主要代表人物的伦理思想 | 第66-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4 企业伦理: 实践依据 | 第76-93页 |
·企业伦理的宏观效应分析 | 第76-81页 |
·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 | 第76-78页 |
·企业伦理的宏观效应 | 第78-81页 |
·企业伦理的微观效应分析 | 第81-92页 |
·企业伦理与企业绩效 | 第81-86页 |
·企业伦理的微观效应 | 第86-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5 企业伦理的民族性 | 第93-114页 |
·企业伦理民族性的一般论证 | 第93-94页 |
·美国企业伦理特色与民族文化 | 第94-98页 |
·汉普·登特纳和特龙佩纳斯的观点 | 第95-96页 |
·美国企业伦理特色 | 第96-98页 |
·日本企业伦理特色与民族文化 | 第98-103页 |
·企业集团主义—日本企业伦理的核心 | 第99-100页 |
·“忠””和””勤”是日本企业伦理文化的显著特色 | 第100-101页 |
·禀议制的决策模式 | 第101-102页 |
·企业内部等级制度 | 第102-103页 |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伦理 | 第103-113页 |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 | 第103-109页 |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影响下的企业伦理特色 | 第109-113页 |
·小结 | 第113-114页 |
6 中国企业伦理: 演化及其特征 | 第114-133页 |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企业伦理现状 | 第114-116页 |
·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伦理基础匮乏 | 第114页 |
·国家伦理替代企业伦理 | 第114-116页 |
·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现状 | 第116-132页 |
·企业伦理的现实困惑 | 第116-117页 |
·企业伦理失范的具体表现 | 第117-120页 |
·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现状的实证调查 | 第120-131页 |
·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特征 | 第131-132页 |
·小结 | 第132-133页 |
7 转型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伦理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133-157页 |
·企业伦理选择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133-139页 |
·经济分析的前提假定—“新经济人”假说 | 第134-135页 |
·企业伦理选择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135-139页 |
·企业伦理行为制约因素分析 | 第139-146页 |
·信息不对称 | 第139-140页 |
·企业伦理素质残缺 | 第140-142页 |
·市场不完善—企业反伦理行为外部性内化的障碍 | 第142-143页 |
·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制约企业伦理的最终原因 | 第143-146页 |
·阻碍企业伦理经营的制度约束 | 第146-155页 |
·法律制度及产权制度 | 第146-149页 |
·信用制度 | 第149-150页 |
·政府行政制度 | 第150-154页 |
·企业内部伦理制度 | 第154-155页 |
·小结 | 第155-157页 |
8 构建企业伦理的可行路径和对策措施(一)—有效的外部制度供给 | 第157-173页 |
·失信惩罚机制 | 第157-163页 |
·法律惩罚机制 | 第159-161页 |
·声誉机制和信用机制 | 第161-163页 |
·监督机制 | 第163页 |
·市场中介机构保障机制 | 第163-164页 |
·中介机构的概念和分类 | 第163-164页 |
·中介组织介入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企业反伦理行为消除的作用 | 第164页 |
·产权制度 | 第164-167页 |
·界定产权,明晰产权关系,硬化产权约束关系 | 第166-167页 |
·强化产权保护,培育信用体系 | 第167页 |
·政府行政制度 | 第167-171页 |
·政府行政的伦理原则 | 第167-168页 |
·转变政府职能,准确定位角色 | 第168-169页 |
·政府在信用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 第169-170页 |
·改革政府行政方式,强化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供相对稳定的政策环境 | 第170-171页 |
·完善和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 第171页 |
·小结 | 第171-173页 |
9 构建企业伦理的可行路径和对策措施(二)—内部机制 | 第173-188页 |
·树立伦理经营管理新理念 | 第173-182页 |
·企业的伦理准则 | 第173-177页 |
·建立促使伦理理念形成的教育培训制度 | 第177-182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 第182-183页 |
·企业伦理的内部制度化 | 第183-186页 |
·制定企业伦理规范 | 第183-185页 |
·设置伦理机构,配备专门负责人 | 第185-186页 |
·伦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 第186页 |
·企业伦理建设中制度有效供给和企业内部机制建立的关系 | 第186页 |
·小结 | 第186-188页 |
10 结论及问题 | 第188-191页 |
·主要观点和结论 | 第188-189页 |
·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89-191页 |
附录 | 第191-195页 |
参考文献 | 第195-207页 |
致谢 | 第207-20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所获奖励 | 第208-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