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3页 |
·编织复合材料的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三维编织结构的性能及特点 | 第17-20页 |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性能预计的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光纤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的研究发展 | 第22-25页 |
·光纤传感技术概述 | 第22-23页 |
·光纤智能复合材料结构研究概述 | 第23-25页 |
·用于光纤智能纺织复合材料结构的主要光纤传感器 | 第25-30页 |
·偏振式光纤应变传感器 | 第25-26页 |
·法布里-珀罗干涉型光纤应变传感器 | 第26-27页 |
·光纤Bragg 光栅传感器 | 第27-3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含光纤编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的几何关系 | 第33-46页 |
·引言 | 第33页 |
·四步法编织原理 | 第33-36页 |
·RTM 固化成型工艺 | 第36-37页 |
·光纤编入编织材料的编织方法研究 | 第37-38页 |
·内胞中光纤和纱线的几何关系 | 第38-40页 |
·面胞中光纤与纱线的几何关系 | 第40-42页 |
·内胞模型的主要几何参数分析 | 第42-44页 |
·光纤以轴向纱方式编入 | 第42-43页 |
·光纤按编织纱方式编入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光纤编入的单胞模型刚度分析 | 第46-59页 |
·引言 | 第46页 |
·修正层板理论模型 | 第46-52页 |
·预备知识 | 第46-49页 |
·光纤按轴向纱方式编入 | 第49-50页 |
·光纤按编织纱方式编入 | 第50-52页 |
·Michelson 光纤应变传感测试系统 | 第52-58页 |
·试件制备与测试 | 第52-53页 |
·Michelson 光纤传感工作原理 | 第53页 |
·光探测器工作原理 | 第53-54页 |
·放大器的选用 | 第54-55页 |
·实验程序及结果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含光纤内胞模型的建模分析及处理 | 第59-82页 |
·引言 | 第59-60页 |
·面胞和内胞模型建立 | 第60-61页 |
·单胞模型的布尔操作 | 第61-64页 |
·连续条件 | 第64-65页 |
·位移的连续性 | 第64-65页 |
·转角的连续性 | 第65页 |
·边界条件 | 第65-67页 |
·平衡方程 | 第67-71页 |
·含光纤单胞模型的ANSYS 建模和分析 | 第71-75页 |
·ANSYS 软件简介 | 第71-72页 |
·内胞模型的有限元建模 | 第72-75页 |
·实验中加载边界条件的ANSYS 模拟 | 第75-81页 |
·弹性理论的边界和界面条件 | 第75-76页 |
·编入光纤的编织结构单胞模型边界条件 | 第76-77页 |
·ANSYS 模拟结果 | 第77-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五章 编织复合材料光纤Bragg 光栅内应变检测研究 | 第82-99页 |
·引言 | 第82页 |
·光纤光栅理论模型 | 第82-87页 |
·耦合模理论 | 第82-86页 |
·传输矩阵法 | 第86-87页 |
·模拟分析结果 | 第87-89页 |
·光纤光栅在编织结构单胞模型应变场中响应分析 | 第89-90页 |
·光纤Bragg 光栅的解调方法 | 第90-92页 |
·光纤Bragg 光栅拉伸实验设计 | 第92-98页 |
·试件制备 | 第92-93页 |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93-97页 |
·与第四章模拟结果比较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光纤光栅用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结构强度预计的实验研究 | 第99-110页 |
·引言 | 第99-100页 |
·编织结构的强度预计模型简介 | 第100-104页 |
·拉伸强度载荷分配模型 | 第100-101页 |
·拉伸强度层板降级失效模型 | 第101-103页 |
·基体占优失效模型 | 第103-104页 |
·压缩强度失效模型 | 第104页 |
·编织结构拉伸强度实验结果 | 第104-106页 |
·实验微观分析 | 第106-108页 |
·强度失效分析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全文的总结 | 第110-112页 |
·存在问题 | 第112页 |
·今后的展望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8-129页 |
附录A 坐标系转换 | 第129-131页 |
附录B 传递分析的预备知识 | 第131-133页 |
附录C 边界条件的计算结果 | 第133-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