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0页 |
1. 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 GAERTN.)的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沙芥的分类与分布 | 第9-10页 |
·沙芥的解剖学研究 | 第10页 |
·沙芥种子发芽生理研究进展 | 第10页 |
·沙芥营养生长规律研究进展 | 第10页 |
·沙芥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多功能沙生植物 | 第10-11页 |
·沙芥的营养价值 | 第10-11页 |
·沙芥的药用价值 | 第11页 |
·沙芥的饲用价值 | 第11页 |
·沙芥的生态环保作用 | 第11-12页 |
·沙芥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前景 | 第12页 |
2 植物春化作用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引言 | 第12页 |
·植物感受春化作用的器官及春化阶段通过的鉴定 | 第12-14页 |
·植物感受春化作用的器官 | 第12-13页 |
·春化阶段通过的鉴定 | 第13-14页 |
·植物春化作用的机制 | 第14页 |
·春化作用的模式 | 第14页 |
·与春化作用相关的特异物质 | 第14页 |
·植物春化作用的分子基础 | 第14-15页 |
·展望 | 第15页 |
3. 低温胁迫对植物伤害效应及机理 | 第15-20页 |
·细胞组织形态及变化 | 第15-16页 |
·活性氧代谢 | 第16-17页 |
·膜脂相变 | 第16页 |
·膜脂过氧化 | 第16-17页 |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 第17页 |
·氮代谢 | 第17-18页 |
·可溶性蛋白质 | 第17页 |
·氨基酸 | 第17-18页 |
·抗寒蛋白 | 第18页 |
·核酸 | 第18页 |
·自由水与束缚水 | 第18页 |
·植物激素 | 第18页 |
·抗寒基因 | 第18页 |
·研究展望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沙芥生长发育特性及适应低温的生化基础研究 | 第20-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沙芥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的研究 | 第20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页 |
·低温、5-氮胞苷(5-AZAC)和赤霉素(GA3)对沙芥春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20-23页 |
·材料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仪器 | 第20页 |
·试验药品 | 第20-21页 |
·方法 | 第21-23页 |
·沙芥萌动种子低温处理 | 第21页 |
·沙芥种子5—AZAC 溶液处理 | 第21页 |
·沙芥种子5-AZAC 溶液+低温处理 | 第21-22页 |
·沙芥幼苗低温处理 | 第22页 |
·沙芥幼苗5-AZAC 溶液和 GA3溶液处理 | 第22-23页 |
·自然低温过程中不同苗龄沙芥适应低温生化基础的研究 | 第23-26页 |
·材料 | 第23页 |
·方法 | 第23-26页 |
·根冠比的测定 | 第23页 |
·可溶性糖的测定 | 第23-24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游离PRO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膜脂脂肪酸的测定 | 第26页 |
·内源激素的测定 | 第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43页 |
·沙芥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形成与播种期关系的研究 | 第26-30页 |
·沙芥不同播种期生育进度的观察 | 第26-27页 |
·不同播种期对一、二年生沙芥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播种期对沙芥返青率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不同播种期对沙芥千果重及千粒重的影响 | 第29页 |
·沙芥形态指标、返青率及种子产量(X)与积温(Y)的回归模型 | 第29-30页 |
·沙芥植株形态指标与种子产量的关系 | 第30页 |
·低温、5-氮杂胞苷(5-AZAC)和赤霉素(GA3)对沙芥春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 第30-32页 |
·沙芥萌动种子低温处理对抽薹开花的影响 | 第30页 |
·5-AZAC 溶液处理沙芥种子对抽薹开花的影响 | 第30页 |
·5-AZAC 溶液+低温处理对抽薹开花的影响 | 第30-31页 |
·幼苗低温处理对沙芥抽薹开花的影响 | 第31-32页 |
·5-AZAC 溶液和 GA3溶液处理沙芥幼苗对抽薹开花的影响 | 第32页 |
·自然降温过程中不同苗龄沙芥适应低温生化基础的研究 | 第32-43页 |
·2004 年9-10 月样地温度变化 | 第32-33页 |
·根冠比的变化 | 第33-34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游离PRO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抗坏血酸(VC)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膜脂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沙芥自然降温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 第39-42页 |
·GA3含量的变化 | 第39页 |
·IAA 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Z 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ABA 含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自然降温过程中沙芥大小苗各器官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7页 |
·温度与沙芥出苗的关系 | 第43-44页 |
·光、温与沙芥种子产量的关系 | 第44页 |
·沙芥春化特性及其与种子产量的探讨 | 第44-45页 |
·春化反应与抗寒性关系的探讨 | 第45页 |
·不同苗龄沙芥抗寒性差异的探讨 | 第45-46页 |
·生化指标变化与抗寒性关系探讨 | 第46页 |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与抗寒性 | 第46页 |
·膜组分与膜相变及VC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 | 第46页 |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抗寒性关系 | 第46-47页 |
·ABA 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46-47页 |
·GA3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47页 |
·IAA 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47页 |
·Z 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 | 第47页 |
4 结论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作者简介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