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本文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墒情监测预报系统 | 第14-15页 |
| ·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 | 第15-16页 |
| ·土壤含水量测量 | 第16-17页 |
| ·墒情预报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墒情自动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 第19-24页 |
| ·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 第19-20页 |
| ·墒情数据采集技术介绍 | 第19页 |
| ·Web GIS 技术介绍 | 第19-20页 |
| ·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方案 | 第20-22页 |
| ·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 | 第20-21页 |
| ·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实施方案 | 第21-22页 |
| ·系统应用简介 | 第22-23页 |
| ·应用灌区选择 | 第22-23页 |
| ·系统预期的应用效果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集成 | 第24-40页 |
| ·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结构 | 第24页 |
| ·气象监测点设计 | 第24-31页 |
| ·远程数据采集器的硬件实现 | 第25-30页 |
| ·气象传感器的介绍 | 第30页 |
| ·远程数据采集器的节能实现 | 第30-31页 |
| ·墒情监测点设计 | 第31-33页 |
| ·土壤数据采集控制器整体实现 | 第31-32页 |
|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的选型 | 第32-33页 |
| ·土壤温湿度采集控制器的节能实现 | 第33页 |
| ·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33-36页 |
| ·主要无线通讯方式介绍 | 第33-34页 |
| ·无线通讯方式选择 | 第34页 |
| ·通讯协议 | 第34-36页 |
| ·数据获取测试 | 第36-39页 |
| ·数据采集点的选择 | 第36-37页 |
|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安装深度选择 | 第37-38页 |
| ·测试的结果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基于 WEB GIS 的墒情发布系统 | 第40-51页 |
| ·墒情发布系统的概述 | 第40页 |
| ·墒情发布系统架构 | 第40-41页 |
| ·数据库综合设计 | 第41-43页 |
| ·墒情数据库的设计 | 第41-42页 |
| ·业务数据库的设计 | 第42页 |
| ·数据库安全措施 | 第42-43页 |
| ·通讯服务器的实现 | 第43-44页 |
| ·墒情信息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47页 |
| ·总体功能设计 | 第44-45页 |
| ·实时墒情数据的网络发布 | 第45页 |
| ·数据统计功能和报表的实现 | 第45-47页 |
| ·用户权限管理和站点管理的实现 | 第47页 |
| ·基于 WEB GIS 的地图游览功能的实现 | 第47-49页 |
| ·Google Maps 浏览的实现流程 | 第47-48页 |
| ·Google Maps 在网页中的加载 | 第48-49页 |
| ·地图的实时参数显示和标记的实现 | 第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系统的性能分析和实施 | 第51-56页 |
| ·系统的性能分析 | 第51页 |
| ·墒情采集点的选择 | 第51-53页 |
| ·墒情采集站的安装 | 第53-54页 |
| ·实施的效果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6-57页 |
| ·总结 | 第56页 |
| ·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