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3页 |
临床研究 | 第13-21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13-15页 |
(一) 病例来源 | 第13页 |
(二) 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三)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4-15页 |
二、一般资料 | 第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一) 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二) 观察指标 | 第16页 |
(三)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6-17页 |
(四) 统计学处理 | 第17页 |
四、治疗结果 | 第17-21页 |
(一) 临床疗效结果 | 第17-18页 |
(二) 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 | 第18-20页 |
(三) 治疗组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29页 |
一、气虚血瘀型崩漏的中医学病机的探讨 | 第21-23页 |
(一) 脾气亏虚 | 第21-22页 |
(二) 气虚加重瘀阻 | 第22-23页 |
二、治则治法的探讨 | 第23页 |
三、方义方药分析 | 第23-26页 |
四、临床疗效分析 | 第26-27页 |
五、益气止血汤的止血机制探讨 | 第27-29页 |
(一) 促进子宫收缩 | 第27页 |
(二) 促凝血作用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综述 | 第31-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