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6页 |
| ·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 ·选题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 ·小城镇与农村第一产业相关问题研究 | 第17页 |
| ·小城镇与农村第二产业相关问题研究 | 第17-18页 |
| ·小城镇与农村第三产业相关问题研究 | 第18-19页 |
| ·小城镇相关内容研究 | 第19-20页 |
|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内容研究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思路框架 | 第20-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思路框架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6页 |
| ·小城镇与农村概念和区别 | 第22-23页 |
| ·小城镇 | 第22页 |
| ·农村 | 第22-23页 |
| ·农村与城市的区别 | 第23页 |
| ·产业结构的相关概念 | 第23-26页 |
| ·产业 | 第23-24页 |
| ·产业分类 | 第24-25页 |
| ·结构与产业结构 | 第25页 |
| ·农村产业结构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 | 第26-44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 第26-34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现状 | 第26-30页 |
|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 | 第30-33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关系 | 第33-34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关系 | 第34-37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第一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 | 第34-35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第一产业结构相关性 | 第35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第一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制约因素 | 第35-37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关系 | 第37-40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 | 第37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第二产业结构相关性 | 第37-38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 第38-40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关系 | 第40-43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互动关系 | 第40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性 | 第40-41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与农村第三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发展 | 第44-54页 |
| ·协调发展的目标 | 第44页 |
| ·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 第44-45页 |
| ·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45-46页 |
| ·区域优势原则 | 第45-46页 |
| ·循序渐进原则 | 第46页 |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6页 |
| ·协调发展的6大优势条件 | 第46-48页 |
| ·经济基础和优惠政策 | 第46-47页 |
| ·环境优势 | 第47页 |
| ·区位优势显著 | 第47页 |
| ·国内外产业空间转移契机 | 第47页 |
| ·“双低”优势显著 | 第47-48页 |
| ·旅游资源丰富 | 第48页 |
| ·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的基本对策 | 第48-54页 |
| ·立足西部区情,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 | 第48-49页 |
| ·加快农村工业进区入镇 | 第49页 |
| ·围绕市场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第49-50页 |
| ·大力开发绿色产品 | 第50-51页 |
| ·深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 第51页 |
| ·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小城镇发展 | 第51-52页 |
| ·发展跨国贸易,促进边境城市发展 | 第52页 |
|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 第52-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