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精益生产体系 | 第14-37页 |
第一节 生产方式的演变 | 第14-18页 |
一、手工艺生产 | 第14-15页 |
二、大量生产 | 第15-16页 |
三、精益生产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精益生产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 第18-20页 |
第三节 精益生产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一、拉动式准时化生产(Pull System) | 第20页 |
二、全面质量管理(TQM) | 第20-21页 |
三、团队工作法(Teamwork) | 第21页 |
四、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 | 第21页 |
第四节 精益生产体系 | 第21-35页 |
一、精益生产的目标 | 第22-24页 |
二、精益生产的四大基本构成 | 第24-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二章 A 公司管理现状及实施精益生产的意义 | 第37-45页 |
第一节 A 公司简介 | 第37-38页 |
第二节 A 公司产品特性及生产流程简介 | 第38-40页 |
一、A 公司产品介绍 | 第38-39页 |
二、A 公司产品主要组成部分 | 第39页 |
三、生产流程简介 | 第39-40页 |
第三节 A 公司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一、生产过程组织方面 | 第40页 |
二、新产品开发的问题 | 第40-41页 |
三、质量问题 | 第41页 |
四、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存货 | 第41-42页 |
第四节 A 公司实施精益生产的意义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对A 公司推进精益生产的设想 | 第45-84页 |
第一节 建立精益生产推进小组,营造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的文化氛围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调整组织结构、改变生产组织方式 | 第46-50页 |
一、A 公司的组织结构 | 第46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46-47页 |
三、调整组织结构 | 第47-49页 |
四、改进生产组织形式,逐步过渡到拉式生产系统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加强基础管理广泛利用精益生产工具 | 第50-53页 |
一、开展岗位轮换,培训员工掌握多种工作技能 | 第50页 |
二、积极推行5S管理 | 第50-53页 |
第四节 大力贯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 第53-72页 |
一、设计方面 | 第53-59页 |
二、生产制造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 第59-60页 |
三、开展QC 等小组持续改善活动,追求尽善尽美 | 第60-72页 |
第五节 广泛开展TPM 活动 | 第72-78页 |
一、培训员工、提高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 | 第73-74页 |
二、加强设备基础管理 | 第74页 |
三、开展自主保养活动 | 第74-76页 |
四、消除浪费、提高设备使用综合效率 | 第76-77页 |
五、做好TPM 管理的“5 大支柱”工作 | 第77-78页 |
第六节 运用价值流分析,优化流程 | 第78-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全文总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