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我国水资源现状 | 第10-12页 |
·重金属废水简介 | 第12页 |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 | 第12页 |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 | 第12页 |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分类及比较 | 第12-16页 |
·沉淀法 | 第13页 |
·电解化学法 | 第13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3-14页 |
·生物化学法 | 第14-16页 |
·国内外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6-18页 |
·SR复合功能菌处理重金属废水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微生物法治理电镀废水工艺流程 | 第17页 |
·工艺基本参数、处理和经济效果 | 第17-18页 |
·生物法处理电镀废水技术的优点 | 第18页 |
·磁生物法应用于水处理的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思路设计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23-25页 |
·菌种来源 | 第23页 |
·实验废水 | 第23页 |
·培养基 | 第23-24页 |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方法 | 第25页 |
·菌种鉴定方法 | 第25-26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6页 |
·磁粉投加方式和投加量的确定 | 第26页 |
·絮凝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26-27页 |
·絮凝活性的检测 | 第27-28页 |
第三章 Fe_3O_4磁粉投加方式及剂量研究 | 第28-39页 |
·细菌的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 第28页 |
·磁粉Fe_3O_4的投加方式和添加量的确定 | 第28-30页 |
·磁粉投加方式 | 第28-29页 |
·磁粉投加量的确定 | 第29-30页 |
·磁场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30-31页 |
·磁场对生物吸附的影响 | 第31-32页 |
·影响絮凝效果的其它因素 | 第32-37页 |
·培养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静置时间和去铜率的关系 | 第33-34页 |
·菌液投加量对去铜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页 |
·问题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永磁粉对高效吸附菌的影响 | 第39-46页 |
·高效吸附菌的筛选、鉴定 | 第39-40页 |
·永磁粉投加方式 | 第40-43页 |
·磁片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固定化永磁粉对微生物生长和去铜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磁场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磁粉回收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废水资源化利用 | 第46-53页 |
·培养基成分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碳源的影响 | 第46-47页 |
·氮源的影响 | 第47页 |
·菌液pH值对絮凝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废水培养基与合成培养基的比较 | 第49页 |
·高效吸附菌在废水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比较 | 第49-50页 |
·絮凝活性的分布 | 第50-51页 |
·本章结论 | 第51-53页 |
第六章 微生物吸附与磁场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53-62页 |
·微生物吸附重金属机理研究 | 第53-59页 |
·吸附模型 | 第53-57页 |
·胞外富集或沉积 | 第57页 |
·细胞壁表面吸附或络合 | 第57-58页 |
·胞内富集 | 第58-59页 |
·磁场作用机理探讨 | 第59-61页 |
·磁场(致)蛋白质效应 | 第59页 |
·磁场对生物膜的效应 | 第59-60页 |
·磁场对微生物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60-61页 |
·本章结论 | 第61-6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