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教学,聚焦人文教育
一、引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透视 | 第1-10页 |
(一) 不良现状 | 第6页 |
(二) 成因探究 | 第6-10页 |
1 、社会与时代的影响 | 第6-7页 |
2 、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 第7-8页 |
3 、生理与心理的变化 | 第8-9页 |
4 、理性主义教育的泛化 | 第9-10页 |
二、 反思: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范畴 | 第10-18页 |
(一) 内涵及价值 | 第10-11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1 、哲学基础 | 第11-13页 |
2 、心理学基础 | 第13-14页 |
(三) 历史沿革 | 第14-17页 |
1 、国内人文教育简述 | 第14-15页 |
2 、西方人文教育概观 | 第15-17页 |
(四) 学科特点 | 第17-18页 |
1 、学科的天然生成 | 第17页 |
2 、教育价值观的期待 | 第17-18页 |
三、 优化: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开展人文教育 | 第18-33页 |
(一) 应然目标 | 第18-20页 |
1 、人文教育的应然目标 | 第18-19页 |
2 、人文教育与人才培养 | 第19-20页 |
(二) 途径探求 | 第20-33页 |
1 、人文思维的塑造 | 第20-26页 |
(1) 自主学习 | 第20-25页 |
(2) 文本解读 | 第25页 |
(3) 观察力培养 | 第25-26页 |
2 、人文精神的培育 | 第26-32页 |
(1) 精神教育 | 第27页 |
(2) 精神教育的借鉴 | 第27-32页 |
①情感教育:感悟力的提升 | 第27-28页 |
②生活教育:体验的丰富 | 第28-29页 |
③审美教育:意境创设 | 第29-30页 |
④理想教育:未来目标的设定 | 第30-32页 |
3 、团体人文性的养成 | 第32-33页 |
(1) 团体人文性的解读 | 第32页 |
(2) 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 第32-33页 |
四、 结论 | 第33-35页 |
Summary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