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论 | 第1-12页 |
| 第1章 制度与激励 | 第12-21页 |
| ·制度的定义 | 第12-13页 |
| ·制度的分类 | 第13-18页 |
| ·制度同激励的关系 | 第18-21页 |
| 第2章 理性及其在激励中的使用 | 第21-27页 |
| ·理性的定义 | 第21-22页 |
| ·理性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 ·唯理性同激励的关系 | 第23-25页 |
| ·理性人同激励的关系 | 第25-26页 |
| ·非理性同激励的关系 | 第26-27页 |
| 第3章 权利和激励 | 第27-35页 |
| ·权利的分类学 | 第27-31页 |
| ·作为激励资源的权利 | 第31-33页 |
| ·诱导型权威的特殊地位 | 第33-35页 |
| 第4章 中国传统的激励模式 | 第35-46页 |
| ·儒家的群己观 | 第35-37页 |
| ·典范的作用 | 第37-40页 |
| ·儒家激励观的局限 | 第40-41页 |
| ·儒家激励对现代中国组织的意义 | 第41-46页 |
| 第5章 中国当代的激励困境 | 第46-53页 |
| ·典范与信任 | 第46-47页 |
| ·公仆缺失时代的管理 | 第47-49页 |
| ·两条可选的道路 | 第49-50页 |
| ·从外部看激励问题 | 第50-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注释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