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14页 |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 第7-8页 |
·目前有关干扰研究的进展 | 第8-9页 |
·目前研究的技术和方法 | 第9-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4-22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 | 第15-16页 |
·类型确定及TM图像的分类 | 第16-22页 |
·梯度区的划分 | 第18-19页 |
·景观特征指数 | 第19-22页 |
·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 | 第19-20页 |
·斑块密度指数 | 第20页 |
·形状指数 | 第20页 |
·分维数 | 第20页 |
·景观边缘密度 | 第20页 |
·景观聚集度 | 第20-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1页 |
·景观类型多样性的梯度变化 | 第22-24页 |
·斑块密度和边缘密度的分析 | 第24-26页 |
·景观斑块密度和景观边缘密度的分析 | 第24-25页 |
·景观要素斑块密度和景观要素边缘密度的分析 | 第25-26页 |
·景观聚集度分析 | 第26-28页 |
·景观聚集度指数的分析 | 第27页 |
·景观要素的聚集度指数的分析 | 第27-28页 |
·形状指数的分析 | 第28-29页 |
·景观平均形状指数的分析 | 第28-29页 |
·景观要素斑块形状指数的分析 | 第29页 |
·分维数分析 | 第29-31页 |
·不同梯度区的景观平均分维数分析 | 第30页 |
·不同梯度区的景观要素平均分维数分析 | 第30-31页 |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梯度变化 | 第31-33页 |
·斑块面积等级的梯度变化 | 第31-32页 |
·各梯度区的景观要素比例的分析 | 第32-33页 |
·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 | 第33-41页 |
·不同粒度下的景观边缘密度 | 第33-35页 |
·不同粒度下的景观平均分维数 | 第35-37页 |
·不同粒度下的景观聚集度 | 第37-38页 |
·不同粒度下景观多样性 | 第38-39页 |
·不同空间幅度范围的景观边缘密度和景观斑块密度分析 | 第39页 |
·不同空间幅度范围的景观多样性分析 | 第39-41页 |
4 结论 | 第41-43页 |
5 建议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