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晚疫病防治的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20页 |
|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历史和危害 | 第11-12页 |
| ·症状 | 第12-13页 |
| ·病原 | 第13-15页 |
| ·生物学特性 | 第13-14页 |
| ·生理分化 | 第14-15页 |
| ·发病规律 | 第15页 |
| ·综合防治 | 第15-19页 |
| ·抗病育种 | 第15-17页 |
| ·化学防治 | 第17-18页 |
| ·生物防治 | 第18页 |
| ·农业防治 | 第18-19页 |
| ·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种类及分布 | 第20页 |
| ·鉴别寄主及其种植与管理 | 第20页 |
| ·病菌分离物的采集及保存 | 第20页 |
| ·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 | 第20页 |
| ·气象条件对晚疫病发生时间及流行程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 ·4-6月气象条件对晚疫病发生日期的影响 | 第20-21页 |
| ·7-8月气象条件对晚疫病流行程度的影响 | 第21页 |
|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的研究 | 第21-26页 |
|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试验 | 第21页 |
|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种薯包衣剂配方筛选试验 | 第21-22页 |
| ·早熟马铃薯品种生育后期晚疫病防治方法的研究 | 第22-24页 |
| ·防治晚疫病的药剂筛选 | 第24-25页 |
| ·化学控制防病栽培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 | 第25-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7页 |
|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种类及分布 | 第26-27页 |
|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及分布 | 第26页 |
| ·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 ·气象条件对晚疫病发生日期及流行程度的影响 | 第27-31页 |
| ·4-6月气象条件对晚疫病始发日期的影响 | 第27-30页 |
| ·7-8月气象条件对晚疫病的流行程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的研究 | 第31-47页 |
|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试验 | 第31-32页 |
| ·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种薯包衣剂配方筛选试验 | 第32-34页 |
| ·早熟马铃薯品种生育后期晚疫病防治方法的研究 | 第34-41页 |
| ·防治晚疫病的药剂筛选试验 | 第41-43页 |
| ·化学控制防病栽培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 | 第43-47页 |
| 4 讨论 | 第47-49页 |
| 5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页 |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