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引言 | 第11页 |
·横机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5页 |
·横机概述 | 第11-12页 |
·控制系统的国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控制系统的国内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SOPC 技术及其发展 | 第15-16页 |
·SOPC 技术简介 | 第15页 |
·SOPC 技术应用 | 第15-16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于 SOPC 技术横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18-36页 |
·横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18-20页 |
·EP4CE115F29C7 最小系统构建 | 第20-24页 |
·FPGA 芯片的选型 | 第20-21页 |
·时钟和锁相环电路设计 | 第21-22页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22-23页 |
·配置电路设计 | 第23页 |
·复位电路设计 | 第23-24页 |
·人机界面模块硬件设计 | 第24-28页 |
·LCD 液晶接口设计 | 第24-25页 |
·触摸屏接口设计 | 第25-26页 |
·SD 卡接口设计 | 第26-27页 |
·USB 接口设计 | 第27-28页 |
·主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 第28-34页 |
·伺服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第28-30页 |
·存储器设计 | 第30-33页 |
·CAN 总线驱动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串口通信硬件电路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 SOPC 技术横机控制系统片上系统设计 | 第36-51页 |
·Nios Ⅱ 软核片上系统构建 | 第36-41页 |
·Nios Ⅱ 软核配置 | 第37页 |
·SDRAM 控制器内核设置 | 第37-38页 |
·CFI 控制器内核设置 | 第38页 |
·EPCS 设备控制器内核设置 | 第38页 |
·PIO 控制器内核设置 | 第38页 |
·定时器内核设置 | 第38-39页 |
·UART 内核设置 | 第39页 |
·JTAG_UART 内核设置 | 第39-40页 |
·SPI 内核设置 | 第40页 |
·DMA 控制器内核设置 | 第40页 |
·System ID 内核设置 | 第40-41页 |
·时钟锁相环模块 | 第41-42页 |
·人机界面模块片上系统设计 | 第42-46页 |
·LCD 液晶设计 | 第42-44页 |
·触摸屏设计 | 第44页 |
·USB 接口设计 | 第44-46页 |
·主控制模块片上系统设计 | 第46-49页 |
·伺服电机接口设计 | 第46页 |
·存储器控制设计 | 第46-48页 |
·CAN 总线设计 | 第48-49页 |
·串口通信设计 | 第49页 |
·SOPC 系统元件集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uC/OS-Ⅱ 实时操作系统在 Nios Ⅱ 上的移植 | 第51-60页 |
·uC/OS-Ⅱ 的移植 | 第51-53页 |
·uC/OS-Ⅱ 实时操作系统 | 第51-52页 |
·uC/OS-Ⅱ 的移植 | 第52-53页 |
·uC/GUI 的移植 | 第53-55页 |
·uC/GUI 的移植 | 第53-54页 |
·LCD 驱动设计 | 第54-55页 |
·中文字库及其显示 | 第55页 |
·uC/GUI 与 uC/OS-Ⅱ 的结合 | 第55-56页 |
·触摸屏驱动设计 | 第56-59页 |
·坐标转换的实现 | 第56-58页 |
·其他配置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横机控制系统应用软件开发 | 第60-77页 |
·人机界面模块软件设计 | 第60-64页 |
·界面组织结构 | 第60-62页 |
·LCD 触摸屏程序设计 | 第62-64页 |
·主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 第64-73页 |
·串口通信设计 | 第64-65页 |
·摇床电机加减速算法 | 第65-71页 |
·CAN 总线通信设计 | 第71-73页 |
·系统测试结果 | 第73-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总结 | 第77-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