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工业经济理论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工业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0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9-10页
第2章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研究第10-28页
 2.1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第10-11页
 2.2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涵义第11-13页
  2.2.1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第11页
  2.2.2 定义的几点解释第11-13页
 2.3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权重分布第13-16页
  2.3.1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第13-16页
  2.3.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权重第16页
 2.4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第16-25页
  2.4.1 影响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环境因素第17-18页
  2.4.2 企业特性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第18-22页
  2.4.3 技术创新动因对其能力的影响分析第22-24页
  2.4.4 技术创新模式对其能力的影响分析第24-25页
 2.5 阻碍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具体因素分析第25-28页
  2.5.1 基于我国工业企业的具体因素分析第25-26页
  2.5.2 基于国外工业企业的具体因素分析第26-27页
  2.5.3 国内外比较分析第27-28页
第3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法研究第28-41页
 3.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综述第28-32页
  3.1.1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第28-30页
  3.1.2 从知识的生产和交流的角度第30-31页
  3.1.3 从市场化的角度第31页
  3.1.4 分类测度第31-32页
 3.2 评价指标因素集的构建第32-35页
  3.2.1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分类说明第32-34页
  3.2.2 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第34页
  3.2.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集的构建第34-35页
 3.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第35-40页
  3.3.1 确定目标层第36页
  3.3.2 确定准则层第36页
  3.3.3 确定指标层第36-40页
   3.3.3.1 反映企业组织管理系统的指标第37-38页
   3.3.3.2 反映企业技术开发系统的指标第38页
   3.3.3.3 反映企业经济系统的指标第38-39页
   3.3.3.4 反映企业产出系统的指标第39-40页
 3.4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第40-41页
第4章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第41-59页
 4.1 综合评价原理与建模原则第41-42页
  4.1.1 综合评价原理第41页
  4.1.2 建模原则第41-42页
 4.2 模型类型选择第42-48页
  4.2.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法第43-44页
  4.2.2 结合赋权综合评价模型法第44-47页
  4.2.3 因子分析法第47-48页
 4.3 层次分析法简介第48-49页
 4.4 层次分析法的优化第49-54页
  4.4.1 求解各因素权数方面的优化第49-52页
  4.4.2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方法第52-54页
  4.4.3 判断矩阵处理方法改进的优点第54页
 4.5 判断矩阵的构造和处理第54-57页
  4.5.1 准则层判断矩阵的处理及权系数分配第55页
  4.5.2 指标层判断矩阵的处理及权数分配第55-56页
  4.5.3 所有专家判断矩阵的处理结果第56-57页
 4.6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第57页
 4.7 综合评价值的算法。第57-58页
 4.8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程序第58-59页
第5章 四川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分析第59-64页
 5.1 基于统计资料的投入—产出比较分析第59-61页
 5.2 案例研究第61-64页
  5.2.1 评价模型的应用第61-62页
  5.2.2 案例评价分析第62-64页
结论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对南江黄羊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品质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中华轿车市场营销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