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按米的粘性分论文

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双价抗虫基因籼稻及其后代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本文主要缩写词第9-10页
Ⅰ 前言第10-20页
 1.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发展第10-11页
 1.2 目前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第11-14页
  1.2.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的突出问题——靶标害虫的抗性第11-12页
  1.2.2 其他问题第12-13页
  1.2.3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3-14页
 1.3 转双价抗虫基因植物的研究第14-16页
  1.3.1 转双价抗虫基因植物的提出第14-15页
  1.3.2 目前获得转双价抗虫基因植物的主要方法第15页
  1.3.3 转双价抗虫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4 转双价抗虫基因植物研究的意义第16页
 1.4 转双价抗虫基因植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第16-17页
  1.4.1 目的基因的选择第17页
  1.4.2 基因沉默第17页
  1.4.3 基因突变第17页
 1.5 水稻遗传转化研究第17-19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Ⅱ 材料与方法第20-28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实验材料第20页
  2.1.2 菌株和质粒第20-21页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28页
  2.2.1 质粒导入农杆菌方法第21-22页
  2.2.2 水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继代第22页
  2.2.3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愈伤转化方法第22-23页
  2.2.4 抗性愈伤的继代与再生成完整植株第23页
  2.2.5 水稻叶片DNA提取第23-24页
  2.2.6 质粒DNA的抽提第24页
  2.2.7 目的基因的PCR检测第24-25页
  2.2.8 双探针PCR-Southern blot检测第25-26页
  2.2.9 转基因植株后代的ELISA检测第26-27页
  2.2.10 转基因植株后代的田间抗虫性调查第27页
  2.2.11 转基因后代种子的分离比测定第27-28页
Ⅲ 结果与分析第28-43页
 3.1 电激法将质粒pCUBAC-Hyg导入农杆菌LBA4404第28页
 3.2 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双价抗虫基因水稻植株第28-29页
 3.3 转化植株的分子检测第29-32页
  3.3.1 PCR检测结果第29-31页
  3.3.2 转化植株的PCR-Southern blot分析第31-32页
 3.4 转基因T0代田间抗虫性及育性观察第32-33页
 3.5 T0代自交种子的标记基因遗传分离测定第33-36页
 3.6 T1代部分植株田间抗虫性表现第36-37页
 3.7 T1代自交获得转双价抗虫基因纯合株系第37-40页
 3.8 转基因植株后代的ELISA检测第40-43页
  3.8.1 转基因植株T1代ELISA检测第40-41页
  3.8.2 一些具有沉默现象的转基因株系的ELISA检测第41-43页
Ⅳ 讨论第43-46页
 4.1 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双价抗虫基因(sck+Bt)籼稻的意义第43页
 4.2 转基因水稻后代分离比为1:1的初步研究第43-45页
 4.3 转基因植物中基因沉默现象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图版第53-55页
附件第55-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案例》:广东电力体制改革中的超康公司--超康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论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