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乡亭制度初探
引言 | 第1-5页 |
一、乡亭制度前期研究概述 | 第5-7页 |
二、两汉郡县制下乡亭基本组织形式 | 第7-16页 |
(一) 乡亭里的基本规制 | 第7-13页 |
1、领属关系问题 | 第7-10页 |
(1) 乡、里相属及其居处的性质 | 第8页 |
(2) 亭、邮相系及其亭的多维功用 | 第8-9页 |
(3) 对“乡亭”一词的再释 | 第9-10页 |
2、乡亭形制 | 第10-13页 |
(1) 乡亭里的分布格局 | 第10-12页 |
(2) 亭的形态 | 第12-13页 |
(二) 乡官部吏 | 第13-16页 |
1、“三老”为乡官之“非吏比者” | 第13-14页 |
2、“乡啬夫”并非完整的一级行政长官 | 第14-15页 |
3、“部”的概念及亭长的县部吏身分 | 第15-16页 |
三、乡亭制度的源起与流变 | 第16-24页 |
(一) 乡亭制度的源起 | 第16-22页 |
1、战国以前的地方基层组织形态及其特点 | 第16-17页 |
2、战国县制下对编户齐民的组织 | 第17-18页 |
3、秦的普遍设县及县制下的乡亭 | 第18-22页 |
(1) 秦国县制下基层组织的重组与移植 | 第18-20页 |
(2) 乡亭制度的初萌 | 第20-22页 |
(二) 乡亭制度在两汉的流变 | 第22-24页 |
1、乡亭制度的确立 | 第22-23页 |
(1) 乡啬夫考 | 第22-23页 |
(2) 三老的设立 | 第23页 |
2、对乡亭制度在两汉流变的一点思考 | 第23-24页 |
(1) 亭的居落化 | 第23-24页 |
(2) 乡亭制度中的儒学因素 | 第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附录 | 第25-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