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25页 |
1 病毒分子生物学特点 | 第13页 |
2 病毒基因组特点 | 第13-14页 |
3 Nsp2及ORF5、ORF6、ORF7基因的功能与遗传变异 | 第14-21页 |
·Nsp2基因的功能与遗传变异 | 第14-16页 |
·ORF5基因的功能与遗传变异 | 第16-19页 |
·ORF6基因的功能与遗传变异 | 第19-20页 |
·ORF7基因的功能与遗传变异 | 第20-21页 |
4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21-23页 |
·PRRSV在Marc-145细胞的适应性 | 第21页 |
·PRRSV的抗原性 | 第21页 |
·流行特点 | 第21-22页 |
·临床症状 | 第22页 |
·病理变化 | 第22-23页 |
·防治措施 | 第23页 |
5 研究遗传变异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控制PRRSV的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7页 |
1 材料 | 第25-30页 |
·标本 | 第25页 |
·载体与菌株 | 第25页 |
·分子生物学试剂 | 第25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参考的PRRSV毒株核苷酸序列 | 第27-30页 |
·Genbank下载毒株序列 | 第27-28页 |
·本实验室毒株序列 | 第28-30页 |
2 方法 | 第30-37页 |
·实验路线 | 第30页 |
·病料的收集和处理 | 第30-31页 |
·病料阳性鉴定 | 第31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31页 |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 第31-32页 |
·PCR产物胶回收 | 第32-33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3-34页 |
·基因克隆 | 第34-35页 |
·基因测序 | 第35页 |
·序列比较 | 第35页 |
·遗传演化分析 | 第35-36页 |
·推导氨基酸的基本特性比较 | 第36-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7-77页 |
1 病料的采集 | 第37-38页 |
2 部分Nsp2基因的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8-47页 |
·部分Nsp2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38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8页 |
·部分Nsp2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第38-39页 |
·与广西分离株GXA、国内代表毒株的序列比较 | 第38-39页 |
·与国外代表毒株的序列比较 | 第39页 |
·部分Nsp2基因推导的氨基酸比较 | 第39-45页 |
·本研究毒株与国内外毒株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45-47页 |
3 ORF5基因的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47-59页 |
·ORF5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47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7页 |
·ORF5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 第47-49页 |
·与以前广西流行毒株的序列比较 | 第47-48页 |
·与国内代表毒株的序列比较 | 第48页 |
·与国外代表毒株的序列比较 | 第48-49页 |
·ORF5基因推导编码GP5的氨基酸的比较 | 第49-55页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变异区和糖基化位点的变异分析 | 第49-54页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毒力、准种相关氨基酸位点及抗原表位的变异分析 | 第54-55页 |
·ORF5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55-59页 |
·本研究毒株与国内外代表毒株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55-58页 |
·本研究毒株与2003-2006年的广西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58-59页 |
4 ORF6基因的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59-68页 |
·ORF6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59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59页 |
·ORF6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 | 第59-64页 |
·与以前广西流行毒株序列比较 | 第59-60页 |
·与国内外代表毒株序列比较 | 第60页 |
·与国外代表毒株的序列比较 | 第60-64页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变异区、毒力相关位点和糖基化位点的变异 | 第64-65页 |
·ORF6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65-68页 |
·本研究毒株与国内外代表毒株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65-67页 |
·本研究毒株与2005年的广西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67-68页 |
5 ORF7基因的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68-77页 |
·ORF6基因的扩增结果 | 第68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68页 |
·ORF7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 | 第68-73页 |
·与2005年的广西流行毒株序列比较 | 第68-69页 |
·与国内外代表毒株序列比较 | 第69页 |
·与国外代表毒株的序列比较 | 第69-73页 |
·ORF7基因推导编码的N蛋白氨基酸比较 | 第73-74页 |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保守区/变异区和糖基化位点的变异分析 | 第73页 |
·N蛋白抗原位点氨基酸的比较 | 第73-74页 |
·ORF7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74-77页 |
·本研究毒株与国内外代表毒株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74-76页 |
·本研究毒株与2005年的广西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 | 第76-7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77-87页 |
1 PRRSV的传播途径分析 | 第77页 |
2 Nsp2基因序列分析 | 第77-79页 |
3 ORF5基因序列分析 | 第79-82页 |
4 ORF6基因序列分析 | 第82-84页 |
5 ORF7基因序列分析 | 第84-85页 |
6 Nsp2、ORF5、ORF6、ORF7基因遗传变异对疫苗产生和使用的影响 | 第85-8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附录: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发表文章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