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驰名商标概述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驰名商标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 第10-13页 |
一、驰名商标的概念 | 第10-12页 |
二、驰名商标的法律特征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驰名商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8页 |
一、著名商标、知名商标 | 第13-14页 |
二、相关公众 | 第14-15页 |
三、驰名商标的地域性 | 第15-16页 |
四、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 | 第16-17页 |
五、驰名商标的知晓度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驰名商标的认定 | 第18-23页 |
第一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主体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程序 | 第19-20页 |
第三节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 第20-23页 |
一、《巴黎公约》 | 第20页 |
二、《知识产权协议》 | 第20-21页 |
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 第21页 |
四、《卡塔赫那协定》 | 第21页 |
五、《美国反商标淡化法》 | 第21页 |
六、《关于保护驰名商标条款的联合建议》 | 第21-22页 |
七、我国规定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驰名商标认定模式的分析 | 第23-31页 |
第一节 两种认定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3-25页 |
一、司法认定与行政认定的异同 | 第23-25页 |
二、两种驰名商标认定模式的利与弊 | 第25页 |
第二节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模式沿革 | 第25-31页 |
第四章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模式的完善建议 | 第31-50页 |
第一节 国际上有关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立法发展趋势 | 第31-36页 |
一、《巴黎公约》 | 第31-32页 |
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 第32-33页 |
三、《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 | 第33-35页 |
四、新加坡《商标法》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模式的完善建议 | 第36-46页 |
一、确立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原则 | 第36-38页 |
二、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标准体系 | 第38-43页 |
三、准确把握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中“驰名”的界限 | 第43-46页 |
第三节 我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模式的完善及其建议 | 第46-50页 |
一、我国驰名商标行政认定模式的缺陷 | 第46-48页 |
二、驰名商标行政认定模式的完善建议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