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位分蘖发育突变体sfl的初步研究
目录 | 第1-9页 |
致谢 | 第9-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 植物分枝发育的模型 | 第13-14页 |
2. 植物分枝发育的两个过程 | 第14-18页 |
·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 | 第15-17页 |
·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激素与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 | 第16-17页 |
·腋生分生组织的生长 | 第17-18页 |
·植物激素与腋芽的生长 | 第17-18页 |
3 水稻分蘖的发生发育 | 第18-21页 |
·分蘖发生形态学 | 第18-19页 |
·水稻分蘖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水稻高位分蘖突变体的表型和遗传分析 | 第21-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材料 | 第21页 |
·方法 | 第21-23页 |
·水稻高位分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21-23页 |
·幼苗表型观察 | 第21-22页 |
·盆栽表型观察 | 第22-23页 |
·水稻高位分蘖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 第2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3-28页 |
·水稻高位分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23-28页 |
·sfl突变体幼苗表型分析 | 第23-24页 |
·sfl突变体生殖生长期表型分析 | 第24-28页 |
·sfl突变体的遗传分析 | 第28页 |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因定位分析 | 第30-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材料 | 第30页 |
·方法 | 第30-34页 |
·F2群体的创建 | 第30页 |
·F2群体D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水稻基因组DNA的简易提取方法 | 第31-32页 |
·SSR与STS分子标记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初步定位 | 第33页 |
·精细定位 | 第33页 |
·新的分子标记的创建 | 第33-3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4-37页 |
·初步定位 | 第34-35页 |
·精细定位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基因测序和RT分析 | 第39-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2页 |
·材料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2页 |
·候选基因分析 | 第39-40页 |
·候选基因的RT分析 | 第40-42页 |
·RNA提取 | 第41页 |
·RNA逆转录 | 第41-42页 |
·RT-PCR | 第42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候选基因测序分析 | 第42-43页 |
·候选基因RT分析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1. 结论 | 第46页 |
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