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M实践影响组织技术创新能力的过程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涉及的重要概念 | 第14-16页 |
·技术创新能力 | 第14页 |
·智力资本 | 第14-15页 |
·HRM实践 | 第15-16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研究的方法、技术路线和结构安排 | 第17-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结构安排 | 第18-21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1-59页 |
·技术创新能力 | 第21-28页 |
·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 | 第21-26页 |
·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 | 第26-27页 |
·技术创新能力的测量 | 第27-28页 |
·智力资本 | 第28-41页 |
·智力资本的概念 | 第29-32页 |
·智力资本的构成研究 | 第32-39页 |
·智力资本的测量 | 第39-41页 |
·HRM实践 | 第41-49页 |
·HRM实践的概念 | 第41-42页 |
·HRM实践的系统划分 | 第42-46页 |
·HRM实践的研究视角 | 第46-48页 |
·HRM实践的测量 | 第48-49页 |
·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49-56页 |
·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 第49-52页 |
·HRM实践与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 | 第52-55页 |
·HRM实践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 第55-56页 |
·控制变量 | 第56-59页 |
3 研究构思与设计 | 第59-67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59-63页 |
·研究架构 | 第63页 |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 第63-65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65-67页 |
4 案例访谈分析 | 第67-77页 |
·案例访谈目标 | 第67页 |
·案例访谈结构设计 | 第67-68页 |
·案例访谈内容 | 第68-74页 |
·天通公司背景介绍 | 第68页 |
·智力资本与HRM实践 | 第68-72页 |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72-73页 |
·公司基本信息探讨 | 第73-74页 |
·问卷设计修改 | 第74页 |
·案例访谈分析小结 | 第74-77页 |
5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77-87页 |
·问卷设计 | 第77-82页 |
·数据收集 | 第82页 |
·统计描述 | 第82-87页 |
·样本的统计描述 | 第82-84页 |
·数据的统计描述 | 第84-87页 |
6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第87-113页 |
·信度分析 | 第87-88页 |
·信度分析方法 | 第87页 |
·信度分析结果 | 第87-88页 |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88-94页 |
·模型评价标准 | 第88-90页 |
·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90-94页 |
·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94-97页 |
·定性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94-96页 |
·定量控制变量的影响分析 | 第96-97页 |
·相关分析 | 第97-99页 |
·智力资本中介作用分析 | 第99-105页 |
·HRM实践与智力资本的回归分析 | 第100-101页 |
·智力资本对渐进式创新的中介效应 | 第101-102页 |
·智力资本对突破式创新的中介效应 | 第102-103页 |
·中介效应分析小结 | 第103-105页 |
·结构方程全模型检验 | 第105-110页 |
·假设模型的结构方程检验 | 第105-108页 |
·比较模型的结构方程检验 | 第108-109页 |
·结构方程建模小结 | 第109-110页 |
·假设检验结果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13-121页 |
·总体讨论 | 第113-114页 |
·研究结果 | 第114-116页 |
·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第116-119页 |
·学术价值 | 第116-1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17-119页 |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 | 第119-121页 |
·研究不足 | 第119页 |
·后续研究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附录 | 第129-137页 |
致谢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