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第一章 《无词歌》的创作背景 | 第12-17页 |
·门德尔松创作风格简述 | 第12-13页 |
·《无词歌》的创作背景 | 第13-17页 |
·文化渗透 | 第14页 |
·启蒙思想 | 第14-15页 |
·自身的经历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无词歌》的艺术特征 | 第17-36页 |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 第19-24页 |
·门德尔松的审美倾向 | 第19-20页 |
·《无词歌》的美学情趣 | 第20-24页 |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 第24-27页 |
·凝练的体裁 | 第24-26页 |
·丰富的音乐素材 | 第26-27页 |
·器乐声乐化的音乐语言 | 第27-36页 |
·旋律及装饰音 | 第27-31页 |
·音乐织体 | 第31-33页 |
·曲式结构 | 第33-34页 |
·和声调式 | 第34-35页 |
·套曲原则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门德尔松《无词歌》的教学启示 | 第36-62页 |
·《无词歌》的分类 | 第36-37页 |
·独唱声乐体裁:《春之歌》(Op.62No.6) | 第37-43页 |
·创作背景 | 第37-38页 |
·曲体分析 | 第38-40页 |
·演奏分析 | 第40-43页 |
·重唱声乐体裁《威尼斯船歌》系列 | 第43-53页 |
·创作背景 | 第43-44页 |
·曲体分析 | 第44-46页 |
·演奏分析 | 第46-53页 |
·合唱声乐体裁《葬礼进行曲》(Op.62No.3) | 第53-57页 |
·创作背景 | 第53-54页 |
·曲体分析 | 第54-55页 |
·演奏分析 | 第55-57页 |
·性格化小品《猎歌》 | 第57-62页 |
·创作背景 | 第57页 |
·曲体分析 | 第57-58页 |
·演奏分析 | 第58-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