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25页 |
·栽培大豆的起源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栽培大豆的起源 | 第9-10页 |
·栽培大豆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大豆的分类地位及我国大豆区域划分 | 第11-13页 |
·大豆的分类 | 第11-12页 |
·我国大豆区域的划分 | 第12-13页 |
·中国大豆育种概况及育成品种简介 | 第13-17页 |
·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7-24页 |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及意义 | 第17-18页 |
·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0-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5-35页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33页 |
·东北生态区部分祖先亲本分析 | 第25页 |
·农艺性状分析 | 第25-26页 |
·系谱分析 | 第26-28页 |
·SSR分子标记分析 | 第28-33页 |
·SSR分子数据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参数的计算 | 第33-35页 |
第3章 结果和分析 | 第35-54页 |
·东北大豆骨干祖先亲本及其育种分析 | 第35-37页 |
·东北重要祖先亲本及其对我国大豆育种的贡献 | 第35-37页 |
·东北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分析 | 第37-43页 |
·东北646个育成品种表型质量性状的变异分析 | 第37-40页 |
·东北646个育成品种五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分析 | 第40-43页 |
·东北部分育成品种 SSR标记和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 第43-54页 |
·东北30个育成品种 SSR分子标记分析 | 第43-46页 |
·东北部分品种农艺性状和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 | 第46-48页 |
·东北30个育成品种系谱分析 | 第48-50页 |
·东北30个育成品种亲本系数分析 | 第50-54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4-5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