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玻璃纤维对沥青混凝土界面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

提要第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第9-11页
   ·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第二章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制造工艺及其与沥青的界面性能分析第21-49页
   ·玻璃纤维的成分和性能第21-23页
   ·玻璃纤维的生产工艺第23-27页
   ·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技术第27-36页
     ·玻璃纤维浸润剂第28-30页
     ·偶联剂的种类及作用机理第30-31页
     ·硅烷偶联剂第31-36页
   ·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工艺第36-38页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与沥青的界面性能研究第38-47页
     ·红外光谱分析原理第38-39页
     ·仪器及试样制备第39-42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42-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三章 玻璃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分析第49-83页
   ·路用玻璃纤维产品第49-51页
   ·单质材料及配合比试验第51-54页
   ·高温稳定性试验第54-59页
     ·车辙试验第55-59页
     ·单轴静载蠕变试验第59页
   ·低温抗裂性试验第59-62页
   ·水稳定性试验第62-69页
     ·浸水马歇尔试验第62-63页
     ·浸水飞散试验第63-64页
     ·冻融劈裂强度第64-67页
     ·T283 试验第67-69页
   ·抗冻性试验第69-71页
   ·间接拉伸劲度模量试验第71-76页
   ·疲劳试验第76-79页
     ·曲疲劳试验第77-78页
     ·裂疲劳试验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3页
第四章 玻璃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小梁弯曲蠕变试验的ANSYS 模拟分析第83-99页
   ·蠕变问题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第84-90页
     ·蠕变问题的算法第84-88页
     ·ANSYS 中蠕变问题的解法第88-90页
   ·ANSYS 分析模型第90-91页
   ·ANSYS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91-98页
     ·ANSYS 计算结果第91-95页
     ·模拟结果分析第95-96页
     ·与试验结果的对比第96-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玻璃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配比的优化预测第99-111页
   ·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流程第99-101页
   ·灰色预测模型第101-105页
     ·GM(1,1)模型第101-104页
     ·GM(1,N)模型第104-105页
   ·灰色模型预测沥青、纤维含量第105-110页
   ·本章小结第110-111页
第六章 玻璃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第111-122页
   ·施工工艺流程第111-113页
   ·施工过程第113-120页
     ·拌和第113-116页
     ·运输第116页
     ·摊铺与碾压第116-120页
   ·经济效益分析第120-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2-125页
   ·研究结论第122-124页
   ·未来的工作和展望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2页
附录:灰色预测模型源程序第132-137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摘要第140-143页
ABSTRACT第143-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局部拥挤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