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国际交通能源现状 | 第8-11页 |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主要能源数据对比 | 第8-11页 |
·我国交通能源形势及问题 | 第11-13页 |
·现有种类能源无法支撑中国巨量汽车保有量的发展 | 第11-12页 |
·中国无法承受巨量汽车发展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 第12页 |
·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计划 | 第12页 |
·我国天然气资源及其开发潜力 | 第12-13页 |
·价格居高不下的交通能源 | 第13-14页 |
·我国能源现状 | 第14-15页 |
·我国新能源技术现状 | 第15页 |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能源动力系统转型是大势所趋 | 第15-16页 |
·西安能源多元化的势在必行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各种交通新能源技术特征分析 | 第17-26页 |
·新能源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交通新能源素质的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 | 第19-21页 |
·甲醇 | 第21-22页 |
·二甲醚 | 第22-23页 |
·生物燃料 | 第23-24页 |
·乙醇 | 第23-24页 |
·生物柴油 | 第24页 |
·电能 | 第24-25页 |
·氢气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陕西省及西安市交通新能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6-30页 |
·CNG 和LNG | 第26-28页 |
·陕西省天然气概况 | 第26-27页 |
·西安市加气站现状 | 第27-28页 |
·甲醇 | 第28页 |
·生物燃料(生物柴油) | 第28-29页 |
·二甲醚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西安市交通新能源的规划预测 | 第30-40页 |
·各种预测模型 | 第30-34页 |
·基于回归分析法的预测模型 | 第31-32页 |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法的预测模型 | 第32-33页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 | 第33-34页 |
·预测模型的选择 | 第34-35页 |
·天然气汽车预测 | 第35-37页 |
·加气站预测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西安市交通新能源中长期发展思路与目标 | 第40-46页 |
·稳步发展CNG 汽车 | 第40-41页 |
·试运行LNG 汽车 | 第41-42页 |
·示范电动汽车 | 第42-43页 |
·推广甲醇燃料 | 第43-44页 |
·示范生物柴油 | 第44-45页 |
·试验二甲醚汽车 | 第45-46页 |
第六章 实现持续发展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第46-50页 |
·发展对策 | 第46-47页 |
·配套政策 | 第46-47页 |
·循序渐进的推广实施 | 第47页 |
·建立发展新能源的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 | 第47页 |
·技术路线 | 第47页 |
·社会意识 | 第47页 |
·发展建议 | 第47-50页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