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23页 |
·工作空间分析 | 第14-15页 |
·轨迹规划 | 第15-16页 |
·控制系统 | 第16-19页 |
·相贯线切割装备与机器人 | 第19-23页 |
·零点标定 | 第21页 |
·钢管坐标系快速定位 | 第21-22页 |
·预留焊接坡口切割工艺 | 第22-2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TriVariant-B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 第26-42页 |
·引言 | 第26页 |
·系统描述与坐标系建立 | 第26-28页 |
·位置逆解分析 | 第28-32页 |
·位置正解分析 | 第32-35页 |
·球坐标并联模块位置正解 | 第32-35页 |
·串联转头位置正解 | 第35页 |
·速度映射模型 | 第35-38页 |
·球面并联模块速度映射模型 | 第35-36页 |
·5 自由度混联机构速度映射模型 | 第36-38页 |
·正解数值算法示例 | 第38-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工作空间分析 | 第42-50页 |
·引言 | 第42页 |
·位置空间分析 | 第42-45页 |
·球面并联模块的位置空间分析 | 第42-44页 |
·5 自由度混联机器人的位置空间分析 | 第44-45页 |
·姿态空间分析 | 第45-49页 |
·坐标系的选择 | 第45-46页 |
·映射姿态空间 | 第46-47页 |
·算例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轨迹规划 | 第50-68页 |
·引言 | 第50页 |
·空间点矢的基本运动轨迹 | 第50-51页 |
·空间点矢的运动规划 | 第51-58页 |
·空间直线运动 | 第51-53页 |
·空间圆弧运动 | 第53-54页 |
·矢量运动规划 | 第54-55页 |
·点矢复合运动规划 | 第55-56页 |
·轨迹过渡算法 | 第56-58页 |
·空间曲线连续轨迹规划 | 第58-64页 |
·任意空间曲线 | 第58-59页 |
·参数化空间曲线 | 第59-60页 |
·耦合速度曲线的空间曲线连续轨迹规划 | 第60-61页 |
·算例 | 第61-64页 |
·关节空间轨迹规划 | 第64-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控制系统开发 | 第68-82页 |
·引言 | 第68页 |
·基于PC+Motion Controller的控制系统结构 | 第68-69页 |
·硬件平台 | 第69-71页 |
·软件开发 | 第71-80页 |
·软件架构设计 | 第71-72页 |
·模块化与层级式程序设计 | 第72-73页 |
·图形化软件设计 | 第73-74页 |
·控制功能实现 | 第74-78页 |
·系统回零 | 第74-75页 |
·轨迹控制 | 第75-77页 |
·点动控制 | 第77-78页 |
·三维在线仿真 | 第78-79页 |
·网络通讯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相贯线切割机器人关键技术 | 第82-98页 |
·引言 | 第82页 |
·TriVariant-B机器人相贯线切割作业单元 | 第82-83页 |
·预留坡口角切割时割炬轴线矢量计算 | 第83-85页 |
·最优摆放位姿与切割范围 | 第85-87页 |
·最优摆放位姿 | 第85-87页 |
·切割范围 | 第87页 |
·机器人零点快速标定技术 | 第87-91页 |
·钢管位姿标定 | 第91-93页 |
·相贯线火焰切割轨迹规划 | 第93-96页 |
·路径规划 | 第93页 |
·运动规划 | 第93-96页 |
·工程应用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第98-101页 |
·结论 | 第98-100页 |
·工作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