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引论 | 第10-21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11-14页 |
1. 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 | 第11-12页 |
2.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 第12-13页 |
3. 我国传统的教师培养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 第13页 |
4. 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17页 |
(三)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思路 | 第17-1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3.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四)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1. 反思 | 第19页 |
2. 教师反思能力 | 第19页 |
3. 教师培养方式 | 第19-21页 |
二、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概述 | 第21-31页 |
(一) 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的历史沿革 | 第21-25页 |
1. 基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培养方式 | 第21-22页 |
2. “技能性”教师培养方式 | 第22-23页 |
3. 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教师教育方式 | 第23-25页 |
(二) 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的类型 | 第25-30页 |
1. 教学医院型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 | 第25-27页 |
2. 大学—中小学合作型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 | 第27-28页 |
3. 教-教合作型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 | 第28-30页 |
(三) 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的特点 | 第30-31页 |
1. 教师成为研究者 | 第30页 |
2. 重视行动研究 | 第30页 |
3. 合作参与性 | 第30-31页 |
三、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的成因分析 | 第31-38页 |
(一) 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的思想渊源 | 第31-33页 |
(二) 教师专业化思潮对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推动作用 | 第33-34页 |
(三) 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极大地迎合了教育改革的需求 | 第34-35页 |
(四) 认知心理学和行动研究为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 第35-38页 |
四、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的成效分析 | 第38-44页 |
(一) 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的成功经验 | 第38-41页 |
1. 美国对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意识 | 第38-39页 |
2. 美国对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加强了院校之间的良性合作 | 第39页 |
3. 美国对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 第39-40页 |
4. 美国对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 第40-41页 |
5. 美国对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探索出了丰富的教学方法 | 第41页 |
6. 美国对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 第41页 |
(二) 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1. 院校间专家和指导教师教学观念的冲突 | 第41-42页 |
2. 专业培养人员的不足 | 第42页 |
3. 时间和精力有限 | 第42页 |
4. 教师资格认定缺乏全国统一标准 | 第42-44页 |
五、美国中小学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8页 |
(一) 更新中小学教师培养观念,确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主体地位 | 第44-45页 |
(二) 采用“定向”与“非定向”结合的培养体制 | 第45页 |
(三) 确立提高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目标 | 第45-46页 |
(四) 加强教育理论课程的设置 | 第46页 |
(五) 加强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 | 第46页 |
(六) 弥补教学的反思环节 | 第46-47页 |
(七) 加强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