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电解水制氢反应机理 | 第13-18页 |
1.2.1 氢气析出反应机理 | 第13-15页 |
1.2.2 氧气析出反应机理 | 第15-18页 |
1.3 自支撑纳米催化剂的优势及制备方法 | 第18-27页 |
1.3.1 自支撑纳米催化剂的优势 | 第18-21页 |
1.3.2 自支撑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1-27页 |
1.3.2.1 水/溶剂热法 | 第21-24页 |
1.3.2.2 电沉积法 | 第24-26页 |
1.3.2.3 模板法 | 第26-27页 |
1.4 自支撑纳米催化剂在电解水中的应用 | 第27-32页 |
1.4.1 自支撑纳米催化剂在析氢反应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1.4.2 自支撑纳米催化剂在析氧反应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3 自支撑纳米催化剂的性能调控策略 | 第30-32页 |
1.5 本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32-36页 |
1.5.1 选题背景 | 第32-33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第2章 自支撑钴硼酸盐纳米阵列的制备及其近中性溶液中的析氧反应应用 | 第36-46页 |
2.1 引言 | 第36-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2.2.1 试剂与材料 | 第37页 |
2.2.2 制备CoS_2/CC | 第37页 |
2.2.3 制备Co-B_i/CC | 第37页 |
2.2.4制备RuO2 | 第37-38页 |
2.2.5 材料表征及电化学测试 | 第38页 |
2.2.6 转化速率计算 | 第38页 |
2.3 结果讨论 | 第38-45页 |
2.3.1 Co-B_i/CC合成及表征 | 第38-41页 |
2.3.2 Co-B_i/CC的 OER性能表征 | 第41-45页 |
2.4 结论 | 第45-46页 |
第3章 三维镍硼酸盐纳米片阵列的制备及其在温和环境中的水氧化应用 | 第46-56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3.2.1 试剂与材料 | 第47页 |
3.2.2 制备NiSe_2NA/TM | 第47页 |
3.2.3 制备Ni-B_iNA/TM | 第47页 |
3.2.4制备RuO2 | 第47-48页 |
3.2.5 材料表征及电化学测试 | 第48页 |
3.2.6 TOF计算 | 第48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48-55页 |
3.3.1 Ni-B_iNA/TM合成及表征 | 第48-51页 |
3.3.2 Ni-B_iNA/TM的近中性析氧反应性能 | 第51-55页 |
3.4 结论 | 第55-56页 |
第4章 核壳结构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弱碱性中的析氧反应 | 第56-68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4.2.1 试剂与材料 | 第57页 |
4.2.2 制备NiCo_2O_4/CC | 第57页 |
4.2.3 制备NiCo_2O_4@Ni-Co-Ci/CC | 第57页 |
4.2.4制备RuO_2 | 第57-58页 |
4.2.5 材料表征及电化学测试 | 第58页 |
4.2.6 TOF计算 | 第58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58-67页 |
4.3.1 NiCo_2O_4@Ni-Co-Ci/CC的制备及表征 | 第58-61页 |
4.3.2 NiCo_2O_4@Ni-Co-Ci/CC在碳酸氢钾中的OER活性 | 第61-67页 |
4.4 结论 | 第67-68页 |
第5章 苯甲酸根插层的氢氧化钴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析氧反应应用 | 第68-78页 |
5.1 引言 | 第68-6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5.2.1 试剂与材料 | 第69页 |
5.2.2 制备benzoate-Co(OH)2/NF | 第69页 |
5.2.3 制备carbonate-Co(OH)_2/NF | 第69页 |
5.2.4 制备RuO_2/NF | 第69页 |
5.2.5 材料表征及电化学测试 | 第69-70页 |
5.2.6 TOF计算 | 第70页 |
5.3 结果讨论 | 第70-77页 |
5.3.1 benzoate-Co(OH)_2/NF的合成及表征 | 第70-73页 |
5.3.2 benzoate-Co(OH)_2/NF的 OER性能 | 第73-77页 |
5.4 结论 | 第77-78页 |
第6章 自支撑磷化钌纳米颗粒薄膜的相可控制备及其在碱性析氢中的应用 | 第78-92页 |
6.1 引言 | 第78-79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79-80页 |
6.2.1 试剂与材料 | 第79页 |
6.2.2 制备RuP/CC和 RuP2/CC | 第79页 |
6.2.3 材料表征及电化学测试 | 第79-80页 |
6.2.4 法拉第效率测试 | 第80页 |
6.2.5 DFT计算细节 | 第80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80-89页 |
6.3.1 RuP/CC的制备与表征 | 第80-83页 |
6.3.2 RuP/CC在碱性环境中的HER活性 | 第83-88页 |
6.3.3 RuP/CC的 HER活性的机理解释 | 第88-89页 |
6.4 结论 | 第89-9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