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李浩证据思想述评--以民事证明责任理论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序言第7-9页
第一章 李氏证明责任理论体系第9-30页
 一、证明责任问题的提出背景第9-14页
  (一) 理论背景第9-10页
  (二) 审判实践背景第10-14页
 二、证明责任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4-25页
  (一) 证明责任的双重含义第14-17页
  (二) 证明责任的本质第17-18页
  (三) 证明责任的功能第18-19页
  (四) 证明责任的发生、分配原则与免除第19-25页
 三、与民事证明责任相关的其他问题第25-30页
  (一) 民事证明标准第26-27页
  (二) 民事诉讼中的真实第27-28页
  (三) 证据制度的选择第28-30页
第二章 李氏的研究方法第30-36页
 一、早期的规范分析法第30-31页
 二、开放的法解释学方法第31-33页
  (一) 走向法解释学研究方法的原因第31-32页
  (二) 运用法解释学方法研究证明责任的意义第32-33页
 三、将证明责任理论转向实证研究的探究第33-36页
  (一) 实证研究方法简述第33-34页
  (二) 李浩先生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第34-36页
第三章 学术贡献和基本评价第36-44页
 一、对“双重含义说”的评价第37-38页
 二、对证明责任分配理论体系的评价第38-40页
 三、对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评价第40-41页
 四、对“法律真实说”的评价第41-42页
 五、对证据制度选择的评价第42-44页
第四章 高山景行的学格第44-47页
 一、学贯中西,集异建同,和合性与分别性第44-45页
 二、探求真理,永无止境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8-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50-51页
后记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自认的限制
下一篇:陪审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