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论——一种折中研究范式的引入 | 第12-25页 |
第一章 风险刑法理论的提出——风险社会下的刑法新课题 | 第25-44页 |
第一节 风险社会理论概述 | 第25-30页 |
一、风险与风险社会的概念 | 第25-26页 |
二、风险社会中风险的基本类型 | 第26-27页 |
三、风险社会中风险的基本特征 | 第27-29页 |
四、风险社会理论的缺陷与贡献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风险社会下刑法的困境与突围 | 第30-36页 |
一、传统刑法理论在风险社会下受到的挑战 | 第30-32页 |
二、风险刑法理论与安全刑法理论的提出 | 第32-35页 |
三、风险刑法理论与安全刑法理论遭受的质疑与争论 | 第35-36页 |
第三节 风险刑法理论的重新界定 | 第36-44页 |
一、风险刑法理论的概念 | 第36-39页 |
二、风险刑法理论的地位 | 第39-40页 |
三、风险刑法理论的适用原则 | 第40-44页 |
第二章 风险刑法理论的根据——在法益与规范之间 | 第44-87页 |
第一节 刑法的任务——保护法益还是规范 | 第44-63页 |
一、关于犯罪本质学说的概述 | 第44-48页 |
二、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的论争 | 第48-53页 |
三、法益侵害说的危机与出路 | 第53-63页 |
第二节 风险刑法理论的刑法本体性根据——行为无价值论 | 第63-72页 |
一、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的概念 | 第63-65页 |
二、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的对立与调和 | 第65-67页 |
三、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的再定位 | 第67页 |
四、行为无价值论——风险刑法的必然倾向 | 第67-72页 |
第三节 风险刑法的刑事政策性根据——积极的一般预防论 | 第72-87页 |
一、特别预防论(威吓) | 第72-78页 |
二、消极的一般预防论(震慑) | 第78-80页 |
三、积极的一般预防论 | 第80-84页 |
四、积极的一般预防论——风险刑法的追求目标 | 第84-87页 |
第三章 风险刑法理论的核心——危险的概念 | 第87-117页 |
第一节 危险的概念与类型 | 第87-99页 |
一、行为人的危险与行为的危险 | 第87-90页 |
二、行为的危险与结果的危险 | 第90-92页 |
三、主观的危险与客观的危险 | 第92-94页 |
四、抽象的危险与具体的危险 | 第94页 |
五、允许的危险与不允许的危险 | 第94-99页 |
第二节 危险概念的载体——危险犯 | 第99-117页 |
一、危险犯的概念 | 第99-105页 |
二、危险犯的分类 | 第105-111页 |
三、危险犯与未遂犯 | 第111-117页 |
第四章 风险刑法理论的实现——法益保护的前置化 | 第117-153页 |
第一节 法益保护的前置化概述 | 第117-122页 |
一、法益保护的前置化的传统体现 | 第117-119页 |
二、法益保护的前置化的现代趋势 | 第119-122页 |
第二节 法益保护的前置化在风险社会中的体现 | 第122-144页 |
一、危及环境安全行为的前置化处罚 | 第123-129页 |
二、危及基因安全行为的前置化处罚 | 第129-134页 |
三、危及信息安全行为的前置化处罚 | 第134-138页 |
四、危及交通安全行为的前置化处罚 | 第138-140页 |
五、危及个人精神安全感行为的前置化处罚 | 第140-144页 |
第三节 对法益保护前置化的评价 | 第144-153页 |
一、法益保护前置化的理论基础 | 第144-146页 |
二、法益保护前置化的适用界限 | 第146-149页 |
三、规范论的法益概念之肯定 | 第149-150页 |
四、防止象征刑法之措施 | 第150-153页 |
代结语——风险刑法理论在中国的期待 | 第153-164页 |
附表 I:20 世纪十大公害事件 | 第164-166页 |
附表 II:本文出现的常见德国刑法学者姓名译名附表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7页 |
后记 | 第177-179页 |